茶叶猴魁的来历(猴魁是什么茶树)

振妙 2023-03-2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铁观音、龙井、普洱、毛尖、猴魁分别产于什么地方?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其创制年代,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制茶学》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铁观音因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后传遍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乌龙茶区。20世纪70年代,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风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部分绿茶区纷纷引进乌龙茶制作技术,进行“绿改乌”

(即绿茶改制乌龙茶)。目前我国乌龙茶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四大产区,以福建产制历史最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尤以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闻名于海内外。近年来,与安溪茶山一山之隔、全国第二大铁观音生产基地的华安铁观音,也开始崭露头角。

铁观音不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饮[1],而且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佼佼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铁观音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其树性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适宜种植铁观音茶。 龙井茶是我国著名绿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三种,除了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的茶叶叫作西湖龙井外,其它两地产的俗称为浙江龙井茶。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传说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僻为茶室。

龙井是杭州四大名泉之一,水质清洌甘美。龙井泉的水由地下水与地面水两部分组成。地下水比重较大,因此地下水在下,地面水在上,如果用棒搅动井内泉水,下面的泉水会翻到水面,形成一圈分水线,当地下泉水重新沉下去时,分水线渐渐缩小,最终消失,非常有趣。

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

先时此茶按产期先后及芽叶嫩老,分为八级,即“莲心、雀舌、极品、明前、雨前、头春、二春、长大”。今分为十一级,即特级与一至十级。一斤特级龙井,约有茶芽达三万六千个之多。狮峰山上的龙井为龙井茶中之上品。该茶采摘有严格要求,有只采一个嫩芽的,有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其制工亦极为讲究,在炒制工艺中有抖、带、挤、挺、扣、抓、压、磨等十大手法。操作时变化多端,令人叫绝。

清代品茶名家赞誉龙井:“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浙江龙井茶,堪与传统名茶"西湖龙井"相媲美,是浙江名茶谱中的后起之秀。萧山是浙江龙进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 浙江龙井茶在我市的社会价值要超过它的经济价值。在招待亲朋好友时或喜庆宴会后,如能饮上一杯"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可以增添亲切热烈的气氛。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主要产云南勐海、勐腊、思茅、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其次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 200-1 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 毛尖蘑---中国唯一产地---大兴安岭新林区, 还有信阳。 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畔猴坑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太平猴魁鲜叶采摘讲究。谷雨前后,20%芽梢长至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开园。其后3-4天采一批,立夏停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采回的鲜叶需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猴魁的原料。尖头要求芽尖与叶尖等长,以保证成茶形成“二叶抱一芽”之外形。拣尖时剔除的芽叶、单片,均制成“魁片”。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

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独特“猴韵”。汤色清绿明净。正所谓“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品茶如果要专业, 最好向专业的品茶人员学啊。以下供你参考: 一般正常喝饮料时,液体吸入口中,从舌尖沿着舌面滑入口腔,少部分则由舌面向两侧滑落,和牙床接触,大部分则由舌面向后方滑进喉咙去了。液体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很短,所接触口腔的面积也不大。这种急速匆忙的喝法,在喝茶时叫牛饮;在饮酒时叫干杯吧。所以常常认为牛饮和干杯都是糟蹋了好茶;浪费了美酒的行为,它们的香醇甘美,像浮云过于太虚,无法享受到。

在普洱茶的品茗技巧上,为了避开牛饮干杯的缺失,除了小口慢饮、回转缓咽外,当茶汤喝入口中,必须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也就是上下牙床张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开。同时口腔内部得以松弛,舌头与上颚触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机会浸淫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部分。当要吞咽时,口腔必缩小范围,将茶汤压迫经过喉咙,吞下了肚子。在口腔缩小过程时,舌头底下的茶汤被压迫出来,并会生成泡泡的感受,这样的现象就叫鸣泉。但只是技术性鸣泉,不一定饮茶如此,喝任何饮料亦可如此。

品饮到五、六十年以上陈期的普洱茶,如不知年的红芝普洱茶、同庆老号圆茶、末代生紧茶等,茶汤已经极为柔和,有香无味的境界。其茶汤经过口聜接触到舌头底部,舌头底面会缓缓生津,不断涌出细小泡泡的感受。这种舌下生津现象,才是真正的舌底鸣泉。

经过长久陈化普洱茶,茶汤已经转为极柔性,尤其已达到入口即化的境界。也因为茶单宁在陈化过程中,经氧化消失了,已经不能刺激两颊或舌面生津。生津过程更加缓和持续,生津现象更加细致轻滑,生津感受更加柔顺安祥,生津意境则仙扬道化,接近无为了。

介绍下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茶的采摘和加工十分精细严格。猴魁茶采自新梢芽叶,这种茶芽壮叶肥,色绿多毫,持嫩性好,保证了成品茶的质量。猴魁茶的采茶期在“谷雨”至“立夏”之间,采茶时还有“四拣八不采”的要求。“四拣”是指拣高山不拣低山;拣阴山不拣阳山;拣壮枝健枝不拣弱梢病枝;为了保证鲜叶大小整齐、老嫩一致,对采回的鲜叶要按一芽二叶的标准一朵朵进行选剔(也称为拣尖)。“八不采”即无芽不采、小不采、大不采、瘦不采、弯弱不采、虫食不采、色淡不采、紫芽不采。采制猴魁茶一般是上午采、中午拣、下午制。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贡尖、天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共九个等级,其中以猴魁为极品,魁尖次之。太平猴魁茶的加工方法只有杀青和烘焙两道工序,不需揉捻。杀青时用手炒锅,炭火烘烤,火温在100℃以上,每杀青一次,仅投鲜叶100-150克,在锅内连炒三五分钟,制作的全过程长达四五个小时。太平猴魁的包装也很讲究,须趁热时装入锡罐或白铁罐,待茶稍冷后,以锡焊口封盖,使茶叶久不变质。

太平猴魁茶外形是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茶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太平猴魁在冲泡时应采用中投法,即先将茶置于白瓷杯或透明玻璃杯中,冲入90℃的开水至1/3杯,稍停待茶吸取水分舒展后再注满水。此茶初饮时,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令人有“刀枪林立”、“龙飞凤舞”之感;品饮时茶汤色泽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滋味醇厚爽口。太平猴魁即使冲泡三四次仍香美可口,余味深长,真可谓“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有没有人听说过‘太平猴魁’这种茶,是什么茶

黄山毛峰

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列,曾名“黄山云雾茶”,创制于清光绪年间,主要产于安徽黄山及歙县地区。以松谷庵、吊桥庵、云谷寺、桃花峰等地所产,质量最佳。

黄山地区乃云雾之乡,长年云雾弥漫,“奇松、怪石、温泉、云海”乃黄山四绝。水气凝重,山风穿流,云雾奔、涌、升、降、飘、逸、明、灭,毛峰茶即在如此环境中诞生。黄山地处古徽州,据《徽州府志》载,“黄山毛峰”早在三百年前就很有名。明许次纾所著《茶疏》中,把它与钱塘龙井相提并论。《黄山志》载:“莲花庵帝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清光绪年间(1875-1908),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制少量黄山特级峰茶,远销东北,遂名扬全国。

早在宋代时,黄山产茶即有“早春、英华”之称。明代采制成“黄山云雾茶”,至清末始有“毛峰’名茶。该茶按质量分为特级、一、二、三级和一般五种。特级毛峰从采摘到精制,功夫极精。其特点是:外形秀美,每片长约半寸,芽叶肥壮匀齐,细扁稍卷曲,白毫多而显露,尖芽紧偎叶中,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光亮,绿中泛微黄。冲泡时雾气结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持久似兰蕙,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可谓“清秀脱俗,茶中仙子”。

开汤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若惠兰之香,且冲泡后芽叶直竖悬浮,继而徐徐下沉。毛峰茶在茶凉之后,仍有余香,人称“幸有冷香”。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入口爽,进嗓润,味甘为贻,余味深长,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 黄山毛峰以清明时节采制的最为香鲜。

太平猴魁

名列中国十大绿茶之列。属绿茶类尖茶,为我国“尖茶之冠”。 尖茶特点是叶芽挺直肥实,两头尖而不翘,不弓弯、不松散。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凤凰山、狮彤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其中以猴坑所产质量最为上乘。这里依山濒水,林茂景秀,湖光山色交融映辉。茶园多分布在25~40度的山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年平均温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1650~2000毫米,土壤多为千枝岩、花岗岩风化而成的乌沙土,土层深厚肥沃,通气透水性好,茶树生长良好,芽肥叶壮,持嫩性强。当地茶树品种90%以上为柿大茶。这是个分枝稀、节间短、叶片大、色泽绿、茸毛多的品种,适制猴魁的良种资源。太平猴魁为尖茶之极品。

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特别讲究,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其后3~4天采一批,采到立夏停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制猴魁的原料。“尖头”要求芽叶肥壮,匀齐整枝,老嫩适度,叶缘背卷,且芽尖和叶尖长度相齐,以保证成茶能形成“二叶抱一芽”的外形。采摘要在晴天进行,雨天一般不采。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制造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该茶制法经不经揉捻,茶汁未出,故杉耐冲泡。

太平猴魁的外形是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时,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高香醇味,回味鲜甘,汤色清澈,叶底黄嫩。 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尖茶一至五级共七级,以猴魁为首。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太平猴魁的来历有个故事:清未,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庄,纷纷在太平产区设茶号收购茶叶加工尖茶,运销南京等地。江南春茶庄从尖茶中拣出幼嫩芽叶作为优质尖茶供应市场,获得成功。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新安松针

新安银针产于黄山南麓、新安江源头的六股尖一带,与人民大会堂特贡茶“得雨活茶”基地一山之隔,是一种炒烘结合制作的有机针形茶叶。这里群山环抱,植被茂盛,水质清纯,土壤肥沃,茶园多分布在山腰峡谷之间,从而造就了该茶极佳的内在品质。

新安银针是创新有机名茶,采摘清明前后的一芽一叶鲜叶,采摘要求做到三个一致,即“大小一致,老嫩一致,长短一致”。均为手工搓揉制作,加工精细。经手工拣剔、杀青、揉捻、整形与提毫、烘培干燥、拣剔等工序精制而成。鲜叶要求每500克芽头在3000个以上,成条色泽墨绿,有白色绒毛覆盖,条索匀实、紧结、纤细,锋毫显著。冲泡后,汤色呈雾气状,茶叶迅速沉底而不漂浮,滋味醇厚鲜爽,回味甘甜,是其鲜明的特色。她不但形美、味佳、茶多酚含量高,作为不施农药、化肥的有机茶,还有散热清风、平肝明目等保健功效,确为茶中珍品。

松萝茶

产地:黄山市休宁县

历史:松萝茶历史悠久,在明代已盛名远播。

分布:松萝山位于城北约15公里,与琅源山、天宝山、金佛山相望,最高峰海拔882米,茶园多分布在海拔600-700米之间,山势险峻,崖悬壁峭,松萝交映,连绵数里,风景秀丽,“松萝雪齐”为休宁海阳八景之一。山上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为杂有风化成片状碎石的乌沙土,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生长。

工艺:松萝茶的采制技术,早在三、四百年前就达到精湛的程度。明代闻龙《茶笺》记载:“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香味俱减。予所亲试,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当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现今屯绿炒制技术,就是在此规范的基础上,而发展完善的。松萝茶于谷雨前后开园采摘,要求采一芽二、三叶,鲜叶采回后要经过验收,不能夹带鱼叶、老片、梗等,并做到现采现制。

特点:松萝茶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滋味浓厚,带有橄榄香味,汤色绿明,叶底绿嫩。饮后令人神驰心怡,古人有“松萝香气盖龙井”之赞辞。喝过松萝茶的人都知道,初喝头几口稍有苦涩的感觉,但是,仔细品尝,甘甜醇和,这是茶叶中罕见的橄榄风味。明代熊明遇《罗岕茶记》中说,松萝茶区别于其他名茶的显著特点是“三重”:色重、香重、味重,即色绿、香高、味浓。

成份:松萝茶的化学成份有水、单宁、氨基酸、生物碱、黄酮类,芳香化合物,维生素C、B2、D、 P,烟碱酸、无机盐、碘、氟、麦角甾醇等三、四百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功效:松萝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古医书中多有记载。《本经蓬源》云:“徽州松萝,专于化食。”吴兴钱宋和《慈惠小纶》云:“病后大便不通,用松萝茶三钱,米白糖半钟,先煎滚,入水碗半,用茶叶煎至一碗服之,即通,神效。”《梁氏集验》云:“治顽疮不收口,或触秽不收口,上好松萝茶一撮,先水漱口,将茶叶嚼烂,敷疮上一夜,次日揭下,再用好人参细末拌油胭脂涂在疮上,二、三日即愈。”1930年赵公尚编著的《中药大辞典》记载:“松萝茶产地徽州,功用:消积、滞油腻、消火、下气、降痰。”近年来,一些高血压、肾炎等患者试服松萝茶治疗,症状有所减轻。

据有关资料介绍,过去徽州休宁一带流行伤寒、疾时,初染此病的患者,用沸水冲泡松萝茶 频饮,三五日即可痊愈;病重者,用炒至焦黄色的糯米,加生姜片、食盐与松萝茶共煮后饮 之,也可大奏疗效。松萝茶的药理作用有兴奋、强心、利尿、收敛、杀菌消炎等。因此,饮 用松萝茶,能消除精神疲劳,增强记忆力。多量煎吸对治痢疾有卓越疗效。儿茶酸能促进维 生素C的吸收。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从动脉移至肝脏,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同时可增强血管 的弹性和渗透能力,降低血脂,对冠心病高血压能起到很好的疗效。至今,山东济南一带的 老中医开处方时,用松萝茶者甚多。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又称“祁门功夫茶”。“祁门乌龙”。安徽省祁门、贵池等地出产的名茶。品质优异,以其芬芳郁馥、醇厚甜润而驰誉中外,在红茶中最负盛名。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祁门山区自然环境优越,云雾弥漫,空气湿润,向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之说,极宜茶树生长,品种亦极为优良,经精工细作,更显其独特魅力。

该茶特点是:色泽乌润,条索紧细,锋杪秀丽。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即使加入牛奶仍不减茶香,向以高香闻名,其似果香,又似花香,素有“祁门香”之称,终声誉日隆,超过了当时已极负盛名之福建“闽红”。

祁门红茶的制作颇费工夫,故亦称“祁门功夫茶”。解放后,祁门红茶更精益求精,产品远销英国、德国、荷兰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饮誉世界。

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简称“屯绿”,又称“眉茶”。屯溪绿茶的集中产区在黄山脚下休宁、歙县、宁国、绩溪四县,以及祁门里的东乡等地。黄 山茶乡所产的各种绿茶由“屯溪”集散、输出、因此,统称“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之所以品质优异,主要是由于它们产地有优越的自然环境。除具备一般茶区气候温 润,雨水充足,土质松疏等条件外,还具有山高谷深云雾多,溪涧遍布湿度大,林木茂盛水 土好等特点。黄山山脉绵延150多公里,高山峻岭,层峦叠嶂,新安江、青弋江、昌江三条 大河发源于此,千百条溪流纵横交错,四百多万亩山林保土保水,形成一个“晴时早晚遍地 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蔽荫高湿的自然环境。茶树大多生长在海拔300—1000米之间山坡 上,天天处在云滋雾润之中,不受寒风烈日侵蚀,因而叶片肥厚,经久耐泡;再加上茶区遍 生香花,采茶季节正是山花烂漫之时,花香熏染,所以,屯溪绿茶显得特别清香。

品种:屯绿以大类区分有炒青、烘青两种,其珍品有:特珍、珍眉、贡熙、秀眉、针眉等。这些茶 叶虽然外形不一,汤色名异,但一经品茗,都是香气馥郁,滋味醇厚,饮后令人神驰心怡。

特点:外形纤细美观,条索匀整壮实,色绿带灰有光泽,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厚醇和。

工艺:此茶精采巧制,工艺精湛。制作工艺流程可分三十七道工序,有几百种变化,须经十四天方 可制成。制作时,做到“现采现制”,鲜叶杀青,掌握“高温匀杀,先高后低,透闷结合, 多透少闷”和“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揉捻时,嫩叶要“轻压短揉”,老叶要“重 压长揉”; 焙干时,要掌握“分次,中间摊晾”的原则,采用“炒二青高温快炒,辉锅低温 高炒”的技术。参考资料:

猴魁属于什么茶

猴魁茶的制作方法

1、采摘

猴魁采摘极为考究。清晨朦雾中就上山摘采,雾退即收工,一般只采到上午10时。在采摘过程中遵循“四拣”得原则:拣高山不拣低山;拣阴山不拣阳山;拣生长旺盛的柿大茶棵,不拣其它品种的茶树;拣挺直茁壮的嫩梢,不拣弱梢病枝。

2、拣尖

鲜叶采摘后倒在拣板上,按一芽二叶的标准一朵一朵的进行挑选,做到过大不要,过小不要,过瘦不要,弯曲不要,无芽不要,淡色不要,紫色不要,病虫危害不要。

3、摊放

对精心挑剔出的鲜叶原料摊入竹匾或竹垫上,摊放时间4—6小时,使鲜叶轻微萎雕。

4、杀青

采用锅式杀青,以木炭为燃料,投叶量50-100克,锅温120℃左右,炒制时,不时变换手势,使茶叶形成独特的扁、平、直形状。

5、烘干

烘干分头烘、二烘、拖老烘。头烘;用四个烘笼对杀青叶即行烘焙。

太平猴魁的品质特征

1、外形

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伟重实,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性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

2、颜色

太平猴魁苍绿匀润,阴暗处看绿得发乌,阳光下更是绿得好看,绝无微黄的现象。冲泡之后,叶底嫩绿明亮。

3、香气

香气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一般都具有兰花香。

4、滋味

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不精茶者饮用时常感清淡无味,有人云其“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猴魁茶关于传说

中国历史名茶“太平猴魁”的传说,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

创制于1900年,主要产于黄山北麓的太平、泾县、宁国一带。

传说很久以前,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经过几天的跋涉,不但没有找到小毛猴,老毛猴自己也病死了。附近的一个老头发现了这只病死的老猴,心地善良的他就将它埋在了山冈上。埋好后,他忽听有个声音说道:“老大爷,我会报答你的。”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老头来到山冈上采野茶时,发现整个山冈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头正在纳闷,忽听有声音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头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

为了纪念神猴,老头就把这片山冈叫作猴冈,把从猴冈采制的茶叶叫作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太平猴魁的产地

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属黄山支脉,即原太平县(现改名为黄山市黄山区)的猴坑、猴岗、颜家一带。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主产区属黄山支脉,该地区属副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润温暖,日照较少。地跨北纬30°~30°26′,是盛产名茶的黄金纬度带。

黄山市黄山区位于安徽省南端,地貌为“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举世闻名的黄山和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就座落于境内。全区茶园面积3400多公顷,年产茶千余吨,其中名优茶占80%以上。除太平猴魁外,全国十大名茶中的黄山毛峰就生产于此。

黄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556mm,茶区有雾天达200多天、森林覆盖率90%以上,宜茶环境得天独厚,是中国极品名茶之乡,被农业部划定为国家名优绿茶优势区域。

黄山区1983年以前名称为太平县,建县于唐天宝7年,1984年到1987年为县级黄山市,1988年设地级黄山市后改为黄山区。这里历来以山水之美、林茶之丰、商贾之雄、文物之盛而蜚声中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太平猴魁这一茶中奇葩。

综上所得,猴魁茶属于绿茶,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且屡获殊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被消费者誉为“绿茶王子。”是非常值得饮用的优质茶叶喔

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准确概括主要内容

太平猴魁是一种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创制于1900年。曾出现在非官方评选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中。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带。茶叶原料选用安徽省省级良种茶树“柿大茶”制作加工,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稳红,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对你调皮耍闹。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

参考:

太平猴魁茶的简介

太平猴魁茶叶是中国茶叶市场上的十大名茶之一,也是国家接待外宾的重要茶叶之一。其原产地位于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的猴坑,猴岗,颜村一带。它之所以文明于中国乃至世界是由其地理环境和传统的制作工艺所决定的,而这又决定了太平猴魁的优秀品质

(一)优越的生长自然环境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太平猴魁茶形成独特品质的客观基础

相关文章

安溪(安溪招聘)

安溪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1、安溪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推荐如下:清水岩,清水岩是千年古刹,附近有百丈寺等寺庵,是佛祖释加牟尼的诞生地,附近...

茶叶问答 2024-05-06 阅读1 评论0

看茶(看茶园怎么发朋友圈)

看茶的“看”是什么意思? 看茶的解释[take charge of the tea] 旧时 招呼 家里 人给客人端茶 词语分解 看...

茶叶问答 2024-05-06 阅读1 评论0

陶瓷水杯(陶瓷水杯哪个品牌好)

水杯买什么材质的比较好 1、玻璃杯。最健康最安全,不含有机的化学物质,基本不会渗出有害物质。最好选择透明玻璃杯,因为市面上大部分彩...

茶叶问答 2024-05-06 阅读1 评论0

苦荞茶功效(苦荞茶功效与副作用)

荞麦茶:哺乳期妈妈的健康选择 可以的,哺乳期喝苦荞茶能补充微量元素,特别是2,4-二羟基顺式肉桂酸,排毒美白、预防雀斑以及老年斑。...

茶叶问答 2024-05-05 阅读4 评论0

测脸型(测脸型的软件免费)

测一测你是什么脸型 圆形脸 圆形脸最可量,肤点是脸型太太宽,面且下已及发隔都星现目形,缺乏立体盛,最杆能在两牌和额头两边加*圆形脸...

茶叶问答 2024-05-05 阅读1 评论0
网站地图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