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茶的别称雅号有哪些?
- 2、茶在古代还有什么别称
- 3、茶的雅称是什么呢?
- 4、茶叶的别名雅称
- 5、对茶的雅称有哪些?
茶的别称雅号有哪些?
茶的别称雅号有:
1.荼。
陆羽《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只是其中一项。后来,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2 .茗。
唐代后许多诗文中指茶。唐朝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唐朝诗人皎然《陪卢判官水堂夜宴》中写道:“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
3 .清友。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有“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等句,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竹里品茶并陶醉于美好的大自然之中,古人视此为雅事。
4 .不夜侯。
茶的雅号,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5 .清风使。
据《清异录》载,五代十国时,有人即称茶为清风使,卢仝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
6. 龙芽风草。
除了采、蒸、捣、拍、焙、穿、封等环节,就是茶汤的烹煮了。宋代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有云:“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意为烹一杯香茗,要许多环节,尤其煮汤,更需一丝不苟。
判断新茶与陈茶:
1.可以根据茶叶的色泽分辨陈茶与新茶。大抵来说,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是新茶的标志。
2.可从香气分辨新茶与陈茶。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3.还可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不管何种茶类,但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茶在古代还有什么别称
中国人饮茶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时代。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无论饮茶方式如何变迁,人们对茶的喜爱随着时间流转,一直保留到今天。现在就跟着小约一同领略一下与茶相关的雅称吧。
1、 茗
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别称,《太平御览》中记载,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所以,茗又指代茶叶嫩芽。
2、 荼
《茶经》中记载,荼是茶在唐之前的称呼,此外,还有檟、荈、蔎等。而有了《茶经》之后,才统一用了“茶”作为名称。
3、 甘露
甘露的别称出自《宋录》,其中记载“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4、 灵草
灵草的别称出自唐代农学家陆龟蒙所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茶人》,其诗写到“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5、 王孙草
王孙草也是出自唐代,由诗人皇甫冉作《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时,赋予了茶王孙草的别称。其诗写到“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6、 涤烦子
饮茶可以消除疲劳,所有的烦恼在饮茶的过程中也会慢慢沉淀下来。所以唐代诗人又写诗啦,施肩吾写到“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偷偷说一句,涤烦子是小约最喜欢的别称!
7、 不夜侯
饮茶可以提神醒脑,在晋代时,张华就在《博物志》中记载“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其后,五代时的胡峤也写下了“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的诗句,用以赞美茶的提神功效。
8、 苦口师
苦口师这个别称,大约是因为茶入口很苦得到的?偷笑,其实苦口师这个别称,最早出自于宋代陶榖的《清异录》,其内记载“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所以,茶又被称为苦口师。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除了上面已经罗列的,还有诸如灵草、绿华、玉蕊、清友、白云英、离乡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在漫长的岁月中,无数文人茶客赋予了茶这种饮品数不清的别称雅号。小约相信,随着时光轮转,茶在现在、在将来还会有更多、更雅致的别称。
茶的雅称是什么呢?
茶的雅称如下:
1、茗
常用词语,至今我们也经常将茶称为茗,喝茶叫品茗,称赞好茶为佳茗、香茗。
一杯佳茗,一挚友或一佳人,一段时光,一场修行,世上最悠然的事,便是如此了。
2、荼
陆羽《茶经》有记载:人在草木间为“茶”,茶只是其中一名字,它还可以叫槚(jiǎ)、蔎(sh)、茗、荈(chuǎn)。
荼和茶,我们总是傻傻分不清楚,在中唐之前,茶的书写方式正是“荼”,有苦茶之意。
“荼”有很多种含义,其中一种就代表了茶叶。唐朝饮茶潮流越来越兴盛,“荼”自然要出现在很多文人雅客的书作上,民间的读书人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简洁,就将它减去了一笔,成了如今的“茶”。
3、清友
唐宋交替的时代,茶被唤作清友。
唐代姚合曾在竹林中喝茶并歌颂大自然的美好,作诗曰:“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而宋代的叶嘉,喜茶爱茶,给自己取字为清友,号为玉川先生,将自己为人的品质,追求美好的心境寄托于茶。人生不正是如此吗?品一碗碗清香茶汤,过一天天闲适日子,清心寡欲足以。
4、不夜侯
茶也被比拟,戏称为,不夜侯。
胡峤《饮茶》作集中写道:“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他是茶喝多了,半夜睡不着,于是将提神醒脑的茶比喻成了不夜侯。
5、清风使
五代十国中,也有人称呼茶为清风使。
对于爱茶的雅士来说,茶就像一个来自蓬莱山的不凡使者,能将清雅之风、高洁之气和决心斗志带给普罗大众,帮助人们展现性本善及向往生活本真的一面。
在一杯杯佳茗中,懂茶爱茶的人都能品出茶的清高,识到茶的韵味。
茶叶的别名雅称
茶的别称:荼、嘉木、瑞草魁、香茗、云华、甘露、香叶、苦荼,等。历代文人墨客对茶有着诸多的情感,这些别称代表着古人们对茶的体会及领悟,更是茶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对茶的雅称有哪些?
茶的雅称有茗、荈等。
茗:意思是茶。引申义:由嫩芽制成的茶,而茗由吴人陆玑《毛诗·草木疏》发表,说“蜀人作茶,吴人作茗”。
含义:
1、指一年之中春初之时采摘的刚抽芽的嫩芽。意为极嫩之茶。
2、形声。从艸,名声。本义:早采为“茶”,晚采为“茗”,后泛指茶。
3、茶树的嫩芽。 《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藓,嫩叶谓之茗。”
荈,意思是茶的老叶,即粗茶。
详细字义:
1、荈:茶叶老者。——《玉篇》
2、槚,苦荼。——《尔雅》。晋·郭璞:“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3、采摘时间较晚的茶。
时代起源说:
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