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的意思
- 2、形容“土地肥沃”的词语有哪些?
- 3、沃壤千里的意思
- 4、描写土地肥沃的词语
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的意思
意思是: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肥沃的土地。主要是阐明一个道理,人不应该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应该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对。
一、出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泥古者愚》
二、原文: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三、释义: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
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肥沃的土地。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
扩展资料
一、《阅微草堂笔记》创作背景:
《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1789年——1798年),历时十年,约在纪昀66岁到76岁之间。
十七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大动荡、大斗争的社会条件瞬息万变,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纪昀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汉学的征实,鄙薄宋学的虚伪与空谈。
在纪昀看来,这伙道学家满口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视人欲为罪恶,才是最大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纪昀开始用文字勾勒讽刺这些假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假道学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斥责与抨击。
同时,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所有写作模式已经成型,尤其是志怪小说,到清代已经形成完备的发展体系。纪昀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方面吸收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新模式,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产生了这部作品。
二、《阅微草堂笔记》作品鉴赏
1、思想内容
《阅微草堂笔记》以“超传奇追晋宋”为己任,熔记叙和议论为一体,以从容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其内容丰富多样,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记载了大量社会基层、边疆士卒和少数民族的故事,赞扬他们的勤劳质朴和胆识,并对当时的民间疾苦寄予很深的同情。
其文体简约、笔法凝炼、语言精湛,在清代大量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与《聊斋志异》并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壁”。
《阅微草堂笔记》具有鲜明的反理教倾向,这其中体现出作者对人性及社会问题的进步认识。读者可以从那些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到纪昀对宋儒议论的苛察,尤其对道学家言行的虚伪、世俗偏见的迂腐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抨击。
而其中对当时社会上诸类丑恶黑暗现象的谴责,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也许还带有明显的封建意识,但其对社会悲剧的痛心,已足以使人们对纪昀有一个允当的评价。
除此之外,《阅微草堂笔记》保留了丰富的官场及民间掌故、民俗趣事和里巷异闻,这其中自然有不少荒诞不经、渗透着迷信糟粕的东西,但透过这些庞杂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历史、文学及社会文化价值的内涵,仅就这一点而言,《阅微草堂笔记》的价值是其他作品所无法替代的。
2、文学地位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点,《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大量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成为唯一能够与《聊斋志异》相媲美的作品,人们把这两部作品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壁”,道理正在于此。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过高度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形容“土地肥沃”的词语有哪些?
沃腴、肥美、肥饶、富饶 、饶沃、肥壮、
沃野千里、沃土、膏腴之地 、沃壤。
造句:
沃腴(wò yú):永昌郡古哀牢国,土地沃腴。
沃野千里(wò yě qiān lǐ):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
沃土( wò tǔ):他在沃土上栽种这些植物。
膏腴之地 (gāo yú zhī dì ):江南水乡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如今变得更加繁荣富足。
肥美( féi měi):草原上牧草肥美,牛羊健壮,一片丰收景象。
肥饶(féi ráo):壤地肥饶,则桑麻易植也。
富饶(fù ráo):我们的祖国美丽、富饶。
饶沃(ráo wò): 数千年的齐鲁文化滋润着这片广饶沃土。
肥壮(féi zhuàng):这头骨瘦如柴的母牛在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正在肥壮起来。
沃壤(wò rǎng):沃壤的原色生动地浮闪,水木幽秀,重现这曾衰谢的清华。
沃壤千里的意思
沃壤千里的意思是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1、成语出自《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2、成语出自《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
3、作谓语、定语;指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示例:
1、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2、汉 虞诩 《请复三郡疏》:“ 雍州 之城,厥田惟上;且沃野千里,谷稼殷积。”
3、陈寿《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4、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5、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夫镐京左有骰函,右有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
描写土地肥沃的词语
描写土地肥沃的词语,如:沃壤
沃壤(wò rǎng )解释:肥沃的土地。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