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茶道茶艺的几大步骤是什么
茶道的步骤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艺茶道的步骤,一起来看看。
茶艺茶道的步骤
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
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14、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的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
26、三龙护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鉴赏汤色: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28、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29、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细品茶汤滋味。
31、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
32、领略茶韵:通过介绍体会乌龙茶的真韵。
33、自斟漫饮:可让客人自己添茶续水,体会冲泡茶的乐趣。
34、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35、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
36、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茶道的步骤
首先点火煮水,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乌龙入宫”
沸水冲入茶壶中,“高山流水”,即高处直接冲入,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之后盖沫(将溢出壶顶的泡沫刮去)——“春风拂面”。
盖好壶盖,以沸水淋于壶上。即对茶壶进行淋顶。——“重洗仙颜”
第一壶茶为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壶中,迅速倒出。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称“洗杯”——“若琛出浴”
第二壶茶,就可以准备斟茶了。
将壶中茶倒入公道杯,为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玉液回壶” 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于茶盘。 将茶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此过程称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将茶倒入品茗杯(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两指夹闻香杯,向内翻转),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最后,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两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轻啜慢饮——“三龙护鼎”。
佛道茶艺的步骤
(一)莲步入场
在平和优雅的佛乐声中,住持师和大师兄、二师兄、两位沙弥尼身着佛装,穿海青,披幔衣,轻移莲步,进入禅房。众尼拐弯走的是直角,佛家认为无方不圆,要修到功德圆满,需要行走有方,拜佛有礼。行走坐卧,皆有佛理。
(二)焚香顶礼
进入禅房后按次序站于拜垫前,住持师到供桌前,右手持香,左手三指在前,右手三指在后,将香在灯上点燃,二指夹香,双手顶礼,心中默念:弟子恭敬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以香头点绕小圈,焚香行礼。小圈代表十 方法 界,十方是佛教中的空间,三世是佛教中的时间,佛、法、僧是佛教“三宝”,焚香顶礼,表达虔诚之意。
(三)礼佛三拜
焚香之后再拜佛,这是标准的佛教拜佛仪式。两足呈八字站好,曲膝弯腰,右手按于拜垫中央代表佛,左手按于拜垫左上方代表法,右手从中央移至右上方与左手并齐,两拇指相接,掌心向上翻莲花掌,五体投地,心中想着为众生接福接寿,左手接福,右手接寿。收掌虚握,手心向下,心想将福寿施于众生。古时的五福为长命、富贵、健康、道德、和平。礼佛三拜,为众生祈求福寿双全,与中国茶德的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相处、敬爱为人一脉相承,意蕴相通。
(四)普施甘露
住持师到供桌前,合十行礼,取净杯上一柱香点燃,摆放于供桌。右手持净杯绕香三匝,左手仰竖慧力智三指,右手持杯放于左手三指上,取柳枝放于杯上,竖二指靠杯边,走到拜垫前,右手中指在杯中水面写佛字,在左手腕处写佛字,并用柳枝蘸水点洒。然后长跪拜垫上,再用柳枝蘸水向左、中、右点洒甘露。再绕四周向四方普洒甘露。佛教教义含普施甘露,普渡众生。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悟之佛,而迷与悟,惑与觉,只在吾人方寸之间。而茶也古称甘露,先苦后甘,其滋味在于自我品尝,而难以明示。可见茶佛一理,茶佛一味很有道理。
(五)打坐禅定
礼佛三拜后,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便要打坐参禅入定。禅定是佛教的基本修持方法,禅是静虑之意,定是指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坐禅要半跏趺而坐,头背正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且“过午不食”。茶叶性淡,醒脑提神,利于佛教修练禅定。所以佛家把茶叶称为“神物”,历来倡导 饮茶 ,达到止息杂虑,安静沉思,静心自悟。
(六)抽衣净手
在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禅定之时,沙弥尼即做泡茶的准备工作,脱去幔衣、海青,只留小衣,便于操作。按照佛教的习俗,将衣服整齐有序地折叠起来,放于垫上,默念“阿弥陀佛”,虔诚认真。然后净手,不仅为了卫生,也是一种礼貌。
(七)烫杯泡茶
两沙弥尼摆放好茶几。二师兄为主泡,两沙弥将茶具放在二师兄茶几上,然后生火烧水。五台山佛茶用的是佛地圣水——般若泉泉水。般若泉水具有清心保健的功效,是泡茶的佳品,曾有“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称。煮水用的是五台山千百年来传统的粘土火炉和无烟硬木木炭,有“圣火煮圣水”之说。壶是山西传统的泥沙壶,保留着泥土的自然本色,有良好的保味和保鲜作用。
二师兄温壶烫杯,注入茶海,静心分茶,将茶三次分拨,置于壶内,默念“阿弥陀佛”。接着以“银河落天”手法注水入壶,然后以“菩萨点化”和“普渡众生”的妙法冲茶泡茶,使佛茶真正具有“佛”的含意。
(八)敬茶献茶
敬茶的顺序是先敬佛、再敬师,然后献宾客。第一杯敬佛、敬法,第二杯敬师、师兄。佛教讲究功德圆满,主张清心寡欲,明心见性,品茶悟道。敬师之后,沙弥尼将茶奉献给各位来宾,宾客接茶时,端坐平视,双手合十,行合十礼,不需用手去接茶。茶放桌上要等住持举杯示意,才可端杯品尝。心静平和慢慢细品,徐徐入口,才能品出其味,领略情趣。佛茶品茶讲究宁静清逸的情趣,不仅仅是感观上的享受,而且也是精神上的建树。
(九)收杯接碗
要细心品茶之后,沙弥尼按顺序收杯。陆羽在《茶经》中说: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佛教也规定“五戒”、“六度”,推崇精神的修养和生活的简朴,贯穿在茶 文化 和佛教文化之中。
(十)问讯退场
在欣赏享受完礼佛茶的意境和甘苦之后,住持师和众沙弥尼要向佛问讯、向宾客问讯,然后按顺序退场。希望礼佛茶以独特的魅力,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和无穷的回味。
茶叶怎么沏泡才算标淮....细说下....谢谢
茶叶的冲泡,一般只要备具、备茶、备水,经沸水冲泡即可饮用。但要把茶固有的色、香、昧充分发挥出来,冲泡得好,也不是易事,要根据茶的不同特性,应用不同的冲泡技艺和方法才能达到。
名优绿茶的冲泡
细嫩绿茶的冲泡,要求茶具(茶杯或茶碗)洁净,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内瓷质洁白,便 于衬托碧绿的茶汤和茶叶。泡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 中性或微酸性,切匆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煮水初沸即可, 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湖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 最为适宜,因为优质绿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 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盼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使茶汤 很快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 去香味。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250~ 12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这样冲泡出 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冲泡的手法很有讲究,要求手 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使注人的热 水冲动茶叶,上下浮动,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冲泡时常先注 入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一下,稍后再注水至离杯沿1厘米~ 2厘米处即可。若待客,可将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盘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请客人品饮。
红茶的冲泡
红茶的饮用方法,归纳起来大体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类。清饮法,就是将茶叶放人茶壶中,加沸水冲泡,然后注入茶杯中细品慢饮。好的工夫条红茶一般可冲泡2次~3次,而红碎茶只能冲泡1~2次。调饮法,是将茶叶放人茶壶,加沸水冲泡后,倒出茶汤在茶杯中再加奶或糖、拧橡汁、蜂蜜、香槟 酒等,根据个人爱好,任意选择调配,风味各异。调饮法用的红茶,多数用红碎茶制的袋泡茶,茶汁浸出速度快,浓度大,也易去茶渣。一般来说,品饮红茶,选用茶具也很重要,以选用咖啡茶具较为适宜。近年来在市面上流行一种台式泡沫红茶,其制法是红茶经冲泡后将茶汤倒入调酒器中,加上蜂蜜等配料,然后上下、左右摇动几十下,再倒入透明玻璃杯中品饮。由于茶汤含有皂素,形成泡沫,在透明杯中层次分明,十分美观,品饮泡沫茶,别有情趣,特别是青年人更为喜爱。泡沫红茶始于台湾,近期传入大陆。
乌龙茶的冲泡
乌龙茶的品饮特点是重品香,不重品形,先闻其香后尝其昧,因此十分讲究冲泡方法。从茶叶的用量、泡茶的水温、泡茶的时间,到泡饮次数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茶叶的用量 冲泡乌龙茶,茶叶的用量比名优茶和大宗花茶、红茶、绿茶要多,以装满紫砂壶容积的1/2为宜,约重10克。
(2)泡茶水温 乌龙茶采摘的原料是成熟的茶校新梢,对水温要求与细 嫩的名优茶有所不同。要求水沸立即冲泡,水温为100℃。水 温高,茶汁浸出率高,茶昧浓、香气高,更能品饮出乌龙茶特有的韵味。
(3)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乌龙茶较耐泡,一般泡饮5次~6次,仍然余香犹存。泡的时间要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时间短些,约2分钟,随冲泡 次数增加,泡的时间相对延长。使每次茶汤浓度基本一致,便于品饮欣赏。
(4)冲泡和斟茶 冲泡乌龙茶有专门的茶具。广东、福建人喜爱用“烹茶四宝”一潮汕烘炉、玉书、孟臣罐、若深园。潮汕烘炉是烧开水用的炭火炉;玉书为烧开水的水壶,一般是扁形的薄瓷壶,约 能容水200克;孟臣罐为紫砂壶;若深阪是微型精制的白色小 瓷杯。冲泡前先用开水将茶具(茶壶、茶杯、茶盘)淋洗一遍,以 保持茶具洁净,又利于提高茶具本身的温度。当壶中置茶以 后,沸水沿壶内壁缓缓冲人,在水漫过茶叶时,便立即将水倒出,称之为“洗茶”,洗去茶叶中的浮尘和泡沫,便于品其真味。洗茶后即第二次冲人沸水,水量以溢出壶盖沿为宜,盖上壶 盖。冲水的方法应由高到低,且在整个泡饮过程中需经常用沸 水淋洗壶身,以保持壶内水温,充分泡出茶叶的香味。
斟茶方法也与泡茶一样讲究,传统的方法是用拇、食、中 指夹着壶的把手。斟茶时应低行,以防失香散味。茶汤按顺序 注入几个小茶杯内,注量不宜过满,以每杯容积的1/2为宜, 逐渐加至八成满,使每杯茶汤香味均匀。
乌龙茶的其它泡法
一、八马“三才”泡法
三才泡法即用“三才杯”(也俗称为盖杯)来冲泡乌龙茶。在乌龙茶产区审评师在评审茶叶等级时,都是用这种方法。“三才杯”的杯盖代表天,杯托代表地,当中的杯身代表人。“三才”泡法的基本理念是: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天地间的精华。用三才杯冲泡乌龙茶便于观色闻光香,所以专业茶师都爱用:安溪县溪源茶厂厂长王文礼,他源于生活,升华了在审品茶叶时常用的“三才”泡法,创编出了一套简便,易学、实用且高雅而优美的“八马乌龙茶茶艺”。这套茶艺共八道程序:
1.洗杯——白鹤沐浴
用开水洗净茶杯,并提高茶杯的温度。
2.落茶——乌龙入宫
投茶在安溪称为“落茶”,投茶的量可根据个人爱好而灵活掌握.一般为5—7克。
3.冲茶——高山流水
即把开水壶提高向杯中注入开水,冲茶时最好能使茶叶随开水在杯中旋转。
4.刮沫——春风拂面
用杯盖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5.巡茶——关公巡城
泡茶1—3分钟后把三才杯中的茶汤依次倒进供嘉宾晶饮的小茶杯。
6.点茶——韩信点兵
将杯中剩下的茶汤一点点地滴注到各茶杯中,使每杯茶都浓淡均匀。
7.看茶——赏色闻香
观赏茶汤的色泽井用杯盖闻盖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
即奉茶,品茶。品乌龙要边啜边嗅,浅尝细品,才能感受到无比美妙的茶韵。
二、乌龙冰茶冷泡法
按照传统观念,茶要热钦。陆羽在茶经中写道:“火煮水—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大意是如果煮一升水的茶,可分为五碗,要趁热喝下去。因为重浊的成分沉在下层而茶中精英都浮在水面上,如果没有趁热喝,茶的精英都会随热气而散失、民间还有的说法是茶性寒。冷饮会伤脾胃,从现代卫生科学来看,这些说法都是片面的。且不说在欧美、曰本等国,冷饮是他们的爱好,就是在我国,民间也素有喝冷茶的习惯。
乌龙茶中的营养成分很多,有些要较高的水温才能大量溶出,而有些在很低的温度下即可溶解,泡冰茶所用的水温低,茶水中单宁质等有苦涩味的物质溶解的很少,所以冷泡冰乌龙茶更加鲜爽清甘可口,只是香气和醇厚度稍差一些,泡冰乌龙茶的程序很简单。
1.备器
将一个可容一升水的白瓷茶壶洗净备用。
2.投茶
冰茶一般用于消暑,茶宜淡一些,一升容量的壶投茶10克至15克既可。
3.冲水
先冲人少量温开水烫洗茶叶后把温水倒掉,马上冲人准备好的冷开水,水温应低于20℃。
4.冷藏
将冲满冷开水的茶壶放人冰箱的冷藏室中存放,4个小时后即可倒出饮用。冰茶倒净后可再冲进冷开水,一般可泡至三次。泡过三次的茶叶因其中只能溶于高温的芬香族物质尚未流失,用开水冲泡后,可得到另一种别有风味香爽口的茶汤。
品饮冰乌龙茶爽口清心,沁人肺腑。冰乌龙茶的香气淡雅悠远。这种香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暗香,它悄悄地沁入你的心田,可让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种香是“红藕花香到槛频”式的清香,纯而又纯,由不得你不心动。这种香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恒久之香,一旦饮过,你便永志难忘。
花茶的冲泡
花茶是融花香、茶味于一体的茶类,花茶的品饮虽重於香气,但高档毛峰花茶其形状仍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品饮高档名优花茶,通常选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茶叶用量与水之比为 125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宜用85℃左右的沸水冲 泡,时间3分钟~5分钟。冲泡次数以2次~3次为宜。可透 过玻璃杯欣赏茶胚精美别致的造型,如冲泡的是特级莱莉毛 峰花茶,可欣赏到毛峰芽叶在杯中徐徐展开,朵朵直立,上下 沉浮,栩栩如生的景象,别有情趣。泡好后,先揭盖闻香,鲜灵 浓纯,扑鼻而来。再尝其昧,花香茶味,令人精神振奋。中、低档花茶,主要是闻香尝昧,一般选用洁净的白瓷杯或白瓷茶壶冲泡,水温要求100℃,冲泡5分钟后即可斟饮。北方居家品饮花茶,常采用茶壶共泡分饮法,具有方便、卫生的特点,家人老小团聚,泡上一壶茶,一边品饮,一边拉家常,会给家庭增添 温馨气氛。四川人品饮花茶,很有地方特色,常用一套三件头 茶具(茶碗、茶托、茶盖)泡茶,边饮品,边摆“龙门阵",悠然自得。
紧压茶的冲泡
紧压茶冲泡至今仍沿用古老的传统方法。我国生产的紧压茶大多为砖茶,较为坚实,加之原料较粗老,所以用开水冲 泡难以浸出茶汁。饮用时必须先将砖茶捣碎,在铁锅或铝壶中 烹煮,而且有时在烹煮过程中,还要不断搅拌,以使茶汁充分 浸出。饮用紧压茶的,多半是西藏、内蒙、新疆等地的兄弟民族,那里多属高原地区,气压低、水不到100℃就沸腾,如果用 冲泡法冲泡砖茶,茶汁便不易浸出,所以紧压茶需用烹煮法才 能饮用。由于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不同,紧压茶的调制方 法也有所不同。从各地区少数民族饮茶习俗可以看出,紧压茶的调制方 法与众多其他茶的冲泡法至少有三点不同,一是饮用时先要将紧压茶打碎;二是不宜冲泡,要用烹煮方法才能使茶汁浸出;三是烹煮时,大多加上佐料,采用调饮方式饮茶。
功夫茶的泡法
首先须注意水质、水温、茶的品质.茶量与茶具等要素;“水质”必须选用清新的软水(含矿物质较少者),切忌用硬水;“水温”随不同茶叶的冲泡而有所不同,对大部分的茶种而言,以接近摄氏 100度冲泡为宜;“茶量”的摆置亦因不同的茶种而异,从茶壶容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均有可能。泡后约15到30秒钟倒出饮用,但因茶而异,再次冲泡时间则须相对延长;至於“茶具”,以紫砂陶壶最佳,茶壶大小配以适宜的茶杯,杯内以白色较佳,以便於判辨汤色。 西湖龙井茶的泡法
西湖龙井茶是绿茶中最有特色的茶品之一,龙井茶以狮峰山、梅家坞、虎跑村、龙井村所产为最佳。
表演用具:优质龙井茶、透明玻璃杯、水壶、清水罐、水勺、赏泉杯、赏茶盘、茶匙、干净的硬币等。
(一)初识仙姿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优质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好,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逊,称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明人田艺衡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语。
(二)再赏甘霖
“龙井茶、虎跑水”是为杭州西湖双绝,冲泡龙井茶必用虎跑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虎跑泉的泉水是从砂岩、石英砂中渗出,流量为43.286.4立方米/曰。现在将硬币轻轻置于盛满虎跑泉水的赏泉杯中,硬币置于水上而不沉,水面高于杯口而不外溢,表明该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钙含量低。请来宾品赏这甘霖清冽的佳泉。
(三)静心备具
冲泡高档绿茶要用透明无花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领略清新的茶香。冲泡龙井茶更是如此。现在,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茶是圣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
(四)悉心置茶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茶与水的比例适宜,冲泡出来的茶才能不失茶性,双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现将茶叶用茶则从茶仓中轻轻取出,每杯用茶2~3克左右。置茶要心态平静,茶叶勿掉落在杯外。敬茶惜茶,是茶人应有的修养。
(五)温润茶芽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许,以1/4杯为宜,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
(六)悬壶高冲
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台湾茶的泡法
水:以清新含矿物质少的软水为佳。讲究的可取洁净泉水或蒸馏水,自来水应避免水中消毒药水的味道,可前曰放出过滤存放,隔曰用以泡茶。一般泡茶水要先煮沸,除绿茶外水温不宜低于95度C。
茶具:以陶磁制品为佳。用前必洗净,避免异味;茶叶放入前先以滚水烫过,可收保温兼加速茶味浸出的效果。
用茶量:依不同茶种各人喜好而增减,茶量与浸泡时间成反比,世界评茶公认用量为三公克茶叶,冲入150CC沸水,泡后五分钟饮用。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
导语:潮州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以下是我整理潮汕的功夫茶作文(精选12篇),以供参考。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1
功夫茶是潮汕一带品茶的一种风尚,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所谓的功夫茶,并非是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主要可以用二十个字来概括:乌龙入宫,淋盖刮沫、高冲低洒、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同样喝茶的礼节也要注意。一般是三个茶杯放在一起,意为品茶,筛茶人一般是要等到别人喝完了才喝,这是对客人的尊重,还有喝茶的时候一定要拿离自己最近的那杯。
潮汕人喝工夫茶可以说是茶浓情更浓。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2
潮汕功夫茶是我们家乡传良的传统文化之一。潮汕人四海为家,遍布全球。因此,潮汕功夫茶自然也驰名中外了。在潮汕地区,喝功夫茶成了人们饮食生活的需要和习惯。不管走到哪家,客厅里都有茶几,在大家闲的时候,一家人经常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或一边看电视,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尤其是来了客人,请你喝茶是最大的尊重。说起潮汕功夫茶,它里面还蕴藏着不少学问呢!它对茶具、茶叶、泡茶的水和泡茶的方法都大有讲究。茶具包括茶池、茶壶和茶杯。茶池整个就像一个小圆鼓,是用陶瓷或木料做的。分为一个圆盘和一个圆钵。圆盘上面有几个小孔,这是便于泡茶和倒废水用的。茶壶的好处是泡出来的茶不变味。茶杯一般三个,放在一起像“品”字,意为“品茶”。泡茶前先下茶叶,茶叶大约茶壶的三分之二。方法是泡前要用开水将茶具消毒。消毒后,把茶叶放入茶壶,然后往茶壶里倒开水,水面会起泡沫,不能喝,要拿壶盖将泡沫刮掉。冲茶的时候,把三个茶杯靠拢,轮回冲,使茶水的浓度一样。茶的浓度虽高,喝下去似乎很苦,渐渐的由苦变凉,由凉变甘,回味无穷。没有真功夫是喝不下去的,这大概是“功夫茶”的来历吧。
虽然我并不十分精通潮汕功夫茶,但我从小就受到了它的熏陶,大家都喜欢。因为它代表了潮汕的传统文化,代表了潮汕人的浓浓深情。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3
避开红尘喧嚣,平心静气喝壶潮汕功夫茶,让茶汁沿着喉咙缓缓而下……那感觉令人七窍畅通,满腹清香;饭后回甘,如人花苑。
并非我有意吹嘘,如果没有潮汕功夫茶,恐怕陆羽的《茶经》就会少了许多宝贵的素材吧。
这里,我不妨将家乡潮汕的功夫茶的茶艺、茶德教你几招。
泡茶三步。首先,用开水将茶具消毒,下好茶叶。下茶叶不能太吝啬,也不可贪多,下泡壶容积的2/3为宜。茶叶在水里一泡,就会舒筋展骨“胖”起来,盈满茶壶。干茶叶被开水一泡,水面马上会产生一些白泡沫。泡沫有灰尘,不能喝,应用壶盖将泡沫弄到一旁,待泡沫聚集到一起时,再用盖子将其挑出壶外。当然,这道工序只有动作娴熟的人才有这种身手,初学者往往难以一步到位,如果多挑几次,泡沫也就破了。
头泡茶不能吝惜,应将它倒掉,因为再干净的茶叶,都多少带有一点灰尘。泡功夫茶有这么一句俗语:头泡倒,二泡早,三泡四泡味道好,五泡六泡不可少,七泡久,八泡老,九泡十泡不要了。
也有文人将功夫茶的泡茶关键打趣地比喻说:功夫茶,看杯中,蜷缩未展褓中婴,舒眉展骨豆蔻年,肥肥硕硕阳寿尽。可以说这是俗语的别解。
其次是筛茶。筛茶也有学问,应做到“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所谓“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就是把茶杯靠在一起,让茶壶围绕着茶杯轮流筛,切忌筛满一杯再去筛另一杯。这样,茶汁就不会浓淡不一了。
最后,每杯筛人多少茶汁也颇有讲究。深谙功夫茶茶道的人都明白,如果茶汁不足茶杯的一半,说明主人瞧不起客人,这是鄙夷的暗号;如果将茶杯筛得满满的,那就是暗示你主人不想再泡茶了,或是主人请你回去的“逐客令”。
功夫茶有一种约定,俗称茶规。筛茶人筛完茶后,自己不能先饮,要等客人端起茶杯后,方能端杯。筛茶人兀自先喝,意为目中无人。一个茶盘上同时有三杯茶(这是潮汕地区的习俗,一般情况下都摆着三个茶杯),主人也好,客人也罢,只能各取身旁的那一杯,而不可隔杯取茶,否则会被视为无礼。主人催请客人饮用时,会用左手指头轻叩茶几,右掌向上伸出,来个“请”的姿势。
功夫茶,开胃健脾,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延年益寿……功夫茶,潮汕人的闲情雅逸、志趣豪情,潮汕人待人接物的礼节、为人处世的象征……功夫茶,茶浓情更浓,永远追寻着春天的足迹……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4
在雄鸡版图的右下角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它人杰地灵,古老的文化源远流长,古典的建筑让人叹为观止,它就是功夫茶的起源地——潮汕。
说起潮汕,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无人不知的功夫茶。在潮汕,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一套功夫茶具,这可不是吹牛,一些富裕人家,甚至还有好几套十分珍贵的茶具呢!
一般的茶具只要一个茶鼓,外加一个紫砂茶壶和几个玲珑剔透的小杯即可。
爸爸是个老茶迷。从小我就受爸爸的熏陶,爱上了喝茶。看爸爸冲茶的次数多了,我也将爸爸的冲茶手法铭记于心了。
要冲一杯功夫茶,首先,要按茶壶的大小放入七成茶叶,要是太多,冲出的茶便会过于苦涩;反之,则会太淡。然后,我们便可以将水冲下,注意要把水从高处冲入壶中,这样才有更大的冲击力,使茶香能更快地挥发出来。接着,将壶盖盖上,用开水淋于壶上,爸爸说,这样一来能使热气内外夹攻,使茶香挥发更快;二来小停片刻,等壶身上的水分干了,就可知茶已泡得差不多了;三来能洗去壶盖旁的茶叶末。淋完壶身后,就该洗杯子了,这一步比较容易,只要将茶杯的内外清洗干净就行了。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了,也是最能体现你手艺的一步,那就是倒茶入杯。倒茶的时候讲究两个口诀,一是“关公巡城”:将三个杯子摆成“品”字型,茶壶按顺序绕这三个杯子倒,这样,三杯茶的味道才会相同,而不会有淡有浓;二是“韩信点兵”:将壶中的水一点一点平均地分在三个杯里,就大功告成了。
功夫茶不讲究环境,在装修华丽的屋子里喝,能为屋子添上些许优雅;在林间凉亭里,几个人围着一张石桌,一起说笑喝茶,多么的惬意自在!
功夫茶能给潮汕人带来快乐,送走烦恼,潮汕人已将功夫茶嵌入生命里了,谁也离不开。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5
潮州工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所谓工夫茶,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功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功夫,乃为沏泡时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工夫茶起源于宋代。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工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汕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6
我的家乡在美丽富饶的潮汕地区。潮汕地区南面濒临海洋,其余三面环山,形成—个封闭而开放的独立体系。潮汕文化既保存了中原古文化的精粹,又吸纳了海外文化的菁华,历经了数千年的融汇升华,形成了中国典型的海洋文化,成为与齐鲁文化、蜀汉文化相媲美的中华文化的—支。
潮汕地区最早的居民是越族。传说,越族人的脚小趾是“重甲”的(即有两片相叠的趾甲)。到了秦朝以后,来自河南、山西—带的中原人民陆续南迁。他们大多先迁往江浙地区,后经福建辗转迁入潮汕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与越族人交流、融合、繁衍生息,使越族人逐渐汉化,形成了潮汕先民。现在,要找到脚小趾“重甲”的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的大姑两只脚小趾都“重甲”,我爸爸则是右脚的脚小趾“重甲”。
潮汕方言属于闽南方言,是—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体系。据专家研究,潮汕方言起源于古老的闽越土语。中原人民入潮后,他们带来的中原方言与古闽越土语逐渐融合,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潮汕方言逐渐形成,成为独立的次方言。
潮汕方言是潮汕族群的纽带,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无论走到哪里,听到潮汕话,都会感到无比亲切。潮汕方言古朴典雅,它保留了许多中国古语。郭沫若说:“潮州话是中国古语保留得最多的—种方言,和现行的标准语似乎也是距离得最远的—种。”比如,古字中有许多在“不”字下面加个字,用来表示相反的意思。现代汉字里只剩下“歪”“甭”“孬”三个字;而潮汕就有“不会”,“不是”,“不怕”等字。这些字写出来,观其形,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了。潮汕话也保留了—些古词。如:把炒菜的锅叫“鼎”,把粥叫“糜”,这正是两千年前的用法。潮汕人称厕所为“东司”,它的来源是因为唐代厕所大多建在东侧。如此说来,这个潮汕人认为很“土”的词,倒有些古雅了。
潮汕方言也引进了—些外来词汇。比如,有些人称“卡车”为“罗离”(“rolly”),称“小面包”为“罗的”(“roti”),称“拐杖”为“动角”(马来语)等。这些外来语的应用,与潮汕地区靠近东南亚,较早开埠等因素是有很大关系的。
潮汕话中也有—些避讳。在我爸爸的出生地——东墩,聚居着“张”“黄”两个姓氏的人。那里张姓的人说纸的时候不说“—张纸”,他们说“—合纸”。
潮汕工夫茶名扬海内外。工夫茶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爱、精、洁、思。这五个字的深刻涵养,正体现了潮汕文化儒雅的“和”的思想。喝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饭后喝茶,闲聊喝茶,茶几乎陪伴着潮汕人的每时每刻。就连学校的办公室里,老师们在课间也会抽空喝上—杯茶。潮汕的美食是最负盛名的。潮汕地区有“美食之乡”的美称。
潮汕地区濒临海洋,海鲜自是必不可少的美味。血蚌就是—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买—些血蚌。家里人煮—锅开水,把血蚌放进去闷—会儿,大约—分钟后就可以取出来吃了。掰开蚌壳,会看到带着血的蚌肉,吃起来鲜美却不带腥味。
潮汕小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出名的小吃有炒糕粿、蚝烙、鲎粿等,还有—些专门做供品的粿品,如红桃粿、鼠粬粿等。潮汕小吃注重色香味形名俱美,做工精细,让人流连忘返。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7
若是有人问我最喜欢品尝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那就是——茶。我的妈妈有一个习惯,每当吃过晚饭就要泡上一壶茶,那香气弥漫整个屋子,使人心旷神怡。在妈妈的影响下,我对茶也是情有独钟。
泡茶的过程是:首先把茶具洗干净,接着烧开水,然后放些茶叶在茶壶里:等水开了:把开水倒进茶壶:再倒到小茶杯里。第一次冲出来的茶要先洗茶杯。洗完后,再冲第二次。“冲茶也是有讲究的,首先把茶往前两个杯子倒上半杯,三个倒满,再回过头来把刚才两个杯子也倒满,这个环节叫做“关公巡城”。接着第遍二个环节,就是把茶壶里的水一点一点滴在三个茶杯上,这个环节叫“韩信点兵”这样茶就算泡好了。这个时候,轻轻端上一杯茶,用嘴唇轻轻抿,慢慢地吞下去,喉咙便有甘甜的味道,使人回味无穷。这便是潮汕特有的“功夫茶”。
妈妈说,喝茶可以醒酒又可以去除疲劳,还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氨基酸。本来不喝茶的爸爸也因为它的种种好处,慢慢喜欢上功夫茶。
恬静的夜晚,一家人边品茶边谈天说地,把一天的疲劳和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呢!我喜欢茶,特别是潮汕的.功夫茶!
。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8
今天,老师说要泡功夫茶,我们很开心,老师说:“你知道泡功夫茶步骤吗?”同学们说:“不知道。”老师拿一壶水来泡茶,并告诉我们泡功夫茶的步骤。
第一步是洗杯,也叫“白鹤沐浴”:把杯子放进一个大罐子里面。再把水浇到了一个大罐子里面。这样,所有的杯子都洗干净了。
第二步是落茶,也叫“乌龙入宫”:把茶叶放进一个大罐子里面。
第三步是冲茶,也叫“高山流水”:把一壶水冲到了一个大罐子里。
第四步是刮沫,也叫“春风拂面”:就是拿壶盖把茶水中的泡沫刮掉。
第五步是倒茶,也叫“关公巡城”:用拇指按住罐盖,其他四指扶住罐底,往杯子里往返倒茶。
第六步是点茶,也叫“韩信点兵”;就是把剩下的茶一滴一滴的点到杯子里。
今天,放学回家,我按老师说的方法冲茶给爸爸妈妈喝,我和爸爸妈妈喝得很开心。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9
今天,老师教我们泡功夫茶。
老师首先告诉我们泡功夫茶的六个步骤。第一步是洗杯,洗杯主要是提高杯子的温度,叫“白鹤沐浴”;第二步是落茶,就是把茶叶放到罐子里,叫“乌龙入宫”;第三步是冲茶,要把水壶提高一点,然后往罐子里倒水,叫“高山流水”;第四步是刮沫,叫“春风拂面”;第五步是倒茶,用拇指按住罐盖,其他四根指扶住罐底,往四个杯子里往返倒茶,叫“关公巡城”;第六步是点茶,就是把剩下的茶一滴一滴的点到杯子里,叫“韩信点兵”。
接下来,老师说:“谁要泡茶呀?”我们大家都举起手,老师叫我去泡茶,茶泡好了,我喝着自己泡的茶,真好喝,我又回去写作文了,我真高兴,因为我终于会泡功夫茶了。
我以后要多泡茶。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10
今天,老师教我们泡潮汕功夫茶,在教室泡茶,这对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呢。我们可高兴了。
老师告诉我们,泡功夫茶的过程有六步。
第一步是洗杯,也叫“白鹤沐浴”。先把杯子放到罐子里,再把水倒罐子里,再把罐子里的水倒出来,这样杯子的温度提高了。
第二步是落茶,也叫“乌龙入宫”。先把包装袋撕开,再把茶叶倒进杯子里,就完成了,这一步比较简单。
第三步是冲茶,也叫“高山流水”。把热乎乎的水倒进杯子,要倒的时候,水壶要提高一点,就像水从山上流下来一样。
第四步是刮沫,也叫“春风拂面”。先把杯子的盖子拿起来,切切切,刮掉泡沫。
第五步是倒茶,也叫“关公巡城。要用拇指按住罐盖,其他四指扶住罐底,往三个杯子里往返倒茶。
第六步是点茶,也叫“韩信点兵”。杯底下的剩下的茶水要一点一点的滴在杯子里。
今天真高兴,我以后一定泡茶给爸爸妈妈喝。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11
潮汕的文化特色有很多,例如:猜灯谜、潮剧、行彩桥······但我觉得最具有文化特色的还是功夫茶。
如果你是潮汕人,你就一定会知道我们潮汕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家每户至少都会有一套茶具。无论你去到谁的家里做客,他们一定会泡上一壶香浓的功夫茶来招待你,正所谓“以茶会友”。
我们潮汕人在泡茶时,是很有讲究的。先用开水把茶壶的里里外外都冲洗一遍,这叫洗杯。然后放一点茶叶到茶壶里,这叫纳茶。再把刚烧好的水倒进去,刷洗一下茶叶,把茶叶表面上的灰尘除去,古时候第一杯茶被称为“洗脚水”。随着升腾的蒸汽,顿时满屋清香,沁人心脾。第二遍泡出来的茶才能倒入杯中,供人饮用。当然,泡茶的手法也有讲究,要高冲低筛。开始在每个杯子都倒上八分满的茶水,这叫关公巡城;然后把最后几滴金黄的茶水均匀地分到每个杯子里面,这叫韩信点兵,而且,在我们潮汕有一句俗语:“酒满为敬,茶满为欺。”因此,茶绝对不可以倒满。这样,几杯香气扑鼻的功夫茶就成功地泡好了,情不自禁地尝上几口,啊!甘甜的味道从口到喉直沁入心。
潮汕人闲聊的时候,都会泡起功夫茶,有时还会拿几块饼干。一边喝茶,一边吃着香脆的饼干。这样喝茶的时候跟别人聊天就会感觉亲切多!
潮汕功夫茶不仅是一种风俗,一种文化,也体现了潮汕人民高雅的情趣,热情好客的性格。难怪潮汕人如此迷恋功夫茶。哪一天,你有空,你也要来潮汕走走,说不定你也会爱上我们潮汕的功夫茶哦!
潮汕的功夫茶作文12
我现在可是冲潮汕功夫茶得能手,不管谁喝了我冲得潮汕功夫茶,都赞不绝耳。可壹想起刚学冲潮汕功夫茶那壹会儿,就觉得别有壹番味道。
壹年级时,我常常觉爷爷在冲茶时得姿势十分潇洒、好玩。于是就整天吵着爷爷教我冲功夫茶。这壹天,爷爷终于被我给吵得不耐烦了,说:“好吧!就让我来教教你,怎么冲泡壹壶真正得功夫茶吧!”于是,爷爷便拿来功夫茶得茶具放在桌上。
壹切准备完毕。爷爷说:“功夫茶就是要有功夫,那才叫功夫茶。”爷爷说:“冲茶共有七步,第壹将水煮开,淋罐淋杯;第贰将茶叶分粗细,各放在茶壶里得各各地方;第叁降水壶提高,揭开茶壶盖,“高山流水”环壶口,缘壶边冲入,所谓“高冲底洒”;第四,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用茶盖轻轻刮去茶沫;第五先洗杯,壹手洗壹杯两手可以同时洗两个杯,小心不要烫到,然后再烫杯,使杯内热;第六倒茶,泡壹至贰分钟后,提起茶壶,将茶水从右到左依次巡回,注入各个茶杯所谓“关公巡城”。第七点茶,当茶水倒到少许时,壹点点到倒各个杯里使其浓淡均匀,所谓“韩信点兵”。”爷爷壹边说,壹边冲起来给我看。
我按照爷爷说得做,先煮水,分茶叶,灌水入茶壶,刮茶沫,洗杯,倒茶……可是,不是手被烫伤,就是把茶具给摔了,我得手都被烫气泡来了,茶杯也被我摔了叁个。爷爷劝我:“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坚持就是胜利。”我觉得有道理,就继续练习,经过了无数次得烫伤,摔茶具。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让我学会了怎样冲壹壶真正得功夫茶。
过后,爸爸带来了几个客人,他让我给客人冲功夫茶,客人喝后连声赞叹道:“小朋友,你冲得茶不仅好喝,还很有功夫。”这时我心里就象蜜壹样甜。
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道理!
功夫茶茶道的术语
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由于这种泡茶的形态极为讲究。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功夫茶茶道的术语,一起来看看。
功夫茶茶道的术语
嗅茶:主人取来上好的茶叶,告知该品种的特点。风味,依次传递赏识嗅品一番。
温壶: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谓之“温壶”,温壶之水倒进茶船——即茶盘,一种紫砂浅盆。
装茶: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气。杂味混入,通常将茶叶装至茶壶的2/3,甚至满溢,数目之多令人咂舌。
润茶: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立即倾于茶船或茶海——一种较大的茶杯。
冲泡: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浇壶: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温杯:等候茶水泡好确当儿,用刚才温壶及润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这是一种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壶本身也不外一个拳头大小)。
运壶: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缘运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为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倒茶: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往返浇注,又称“巡河”,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轻易犯的错误。
敬茶: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世代相传的精神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品茶:功夫茶全套方法中最讲究的一环,从赏识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并举,玩味再三,确如白居易诗云:“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芬芳。”苏东坡也说:“从来佳茗似佳人。”可见个中之味,余味无限。特别看见那些个精于此道,须发皆白的老“茶迷”,3个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腾挪于鼻唇之间,或嗅或啜为所欲为。且双目微闭,如痴如醉,仿佛打坐的道人,外界万物全然不觉,让人不能不惊奇名茗的神奇功效。
功夫茶的泡茶程序
焚香静气:焚品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
叶嘉酬宾:出示所泡茶叶让客人观赏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火煮沸
孟臣淋漓:即汤洗茶壶,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悬壶高冲:又称高山流水,把盛开水的壶提高冲水,充分激荡茶叶,使茶叶翻动,清洁茶叶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叶更清洁(不喝)
重洗仙颜:用开水淋洗茶壶,即洗净茶壶外表又提高壶温
若琛出韵:即汤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长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茶杯喻为若琛瓯
玉液回壶: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个茶壶使茶汤更为均匀
游山玩水:沿着杯壁斟茶一圈
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韩信点兵:壶中茶水少许时,则住各杯点斟茶水(又称蜻蜓点水或观音滴水)
三龙护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比喻三龙,此时另一手可做护杯姿势
喜闻幽香:即闻乌龙茶的香味
鉴赏三色:认真观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种颜色,故称三色
初品奇茗:观看、闻香后开始品茶汤味道(三口为一品)
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茶农栽种,制作佳茗,恩典感谢茶艺小姐尽心热情敬献茶艺、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