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俊良是如何发明牛转龙骨水车的?
明代发明家单俊良,萧山人。以踏车灌田之劳,创造牛车,以机轮转之,天下法之。注释:6明代诗人单思恭,字惠仍,扬州人。有《甜雪斋订》。7明代词人单恂,松江华亭人。崇祯进士,知麻城县。工词,有《竹香庵词》。车骑将军谋略好8;马上飞将武艺高9。注释:8见注2。唐代大将军单雄信,济阴人。
单俊良从山区居民引溪水冲击水碓大木轮转动石杵、舂米打料受到启发,试制一种用畜力替代人力的水车,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经过反复试验,不断琢磨,终于发明了牛转水车。
灌溉的机械龙骨水车是如何发展使用的?
1、由于龙骨水车结构合理,可靠实用,所以能一代代流传下来。直到近代,龙骨水车作为灌溉机具现在已被电动水泵取代了,然而这种水车链轮传动、翻板提升的工作原理,却有着不朽的生命力。
2、人力龙骨水车因为用人力,它的汲水量不够大,但是凡临水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可以两个人同踏或摇,也可以只一个人踏或摇,很方便,深受人们的欢迎,是应用很广的农业灌溉机械。畜力龙骨水车 大约在南宋初年,龙骨水车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用畜力做动力的龙骨水车,这是龙骨水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3、明初,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已从戽水灌田发展到普遍使用脚踏或手牵龙骨水车引水灌田。但是,劳作极为辛苦,而且灌溉效率也不高。每遇天旱,更不能救急。单俊良从山区居民引溪水冲击水碓大木轮转动石杵、舂米打料受到启发,试制一种用畜力替代人力的水车,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4、龙骨水车的发展:龙骨水车是一种木制提水工具,古称翻车。由车槽和多片用活动榫卯及竹钉节节相连的刮水板构成。应用了简单齿轮和链的机械传动原理,能连续提水。中国使用龙骨水车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东汉灵帝时代(公元168~189年),在大量发展机电排灌以前是水稻种植地区的主要提水工具,至今还有应用。
5、龙骨水车是常用于远距离的灌溉,因为在近距离人们可以自己用手提取水进行灌溉。每次使用龙骨水车时它可以把水提升到两米左右。龙骨水车能够源源不断的灌溉水是因为它有一个传动的装置,传动装置可以提供给它一个动力,这样就能够保持它一直进行灌溉。
马钧发明了什么
三国时曹魏的博士马钧(陕西人,生卒年不详)发明了能把砖瓦和石块抛射几百步远的抛石车,这对攻击城头敌人是威力强大的武器。马钧在看到蜀国丞相诸葛亮(181~234)制造的连驽(谓之元戎驽)之后认为,“巧则巧之,未尽善也”,对它作了改进。他还大大改进了当时的织布机。
发明排灌水车 在东汉以前的农田灌溉主要提水工具有两种,一是桔槔,一种是辘轳。但这两种灌溉工具都是有一个相同的缺陷,便是只有间隔地由低处向高处提水,不可以连续运动,因而效率比较低,也比较费劲。
指南车、改进织绫机、改制诸葛连弩、发明龙骨水车、轮转式发石机、水转百戏图等。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
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但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
三国时期魏国的马均发明的灌溉工具叫什么
1、也叫翻车。它应用齿轮的原理使其汲水,很是好用。中国应用水车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东汉时期,翻车就出现了,据古籍记载,东汉末年有个叫毕岚的人曾有翻车的制造,但那时的翻车还比较粗糙,大抵应该说是中国乡村历代通用的龙骨水车的前身。
2、龙骨水车,亦称“翻车”、“踏车”、“水车”,灌溉农具。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此后一直在农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3、翻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
马钧发明的龙骨水车构造是怎么样的?
1、龙骨水车又叫翻车、踏车或水车。其构造是这样的:用木板作一个长约6米、宽约32~31米、高约0.33米的木槽,在木槽的一端安装一个比较大的带齿轮轴,轴的两端安装可以踏动的踏板。在木槽的另一端安装一个比较小的齿轮轴。
2、人力龙骨水车是以人力做动力,多用脚踏,也有用手摇的。元代王祯《农书》和清代学者完颜麟庆的《河工器具图说》中关于龙骨车的叙述比较详细。
3、龙骨水车。因为他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称他为“天下之名巧”。其结构是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轮轴一。另一端有小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
4、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后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动力的水转龙骨车,利用牛拉使齿轮转动的牛拉翻车。以及利用风力转动的风转翻车。广东等地用手摇的较轻便,施于田间水沟,称“手摇拔车”。龙骨水车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