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作用的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glacial transportation)由于冰川的侵运作用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从山坡崩落得碎屑,会进入冰川系统,随冰川一起运动,这些被搬运的岩屑称为冰碛物,依据其在冰川内的不同位置,可分为不同的搬运类型:(1)表碛: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冰碛物。
冰川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冰川的搬运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将冻结在冰川中的碎屑物质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被搬运的碎屑物质称为冰川岩屑(glacial debris),也称冰碛(till or mo-raine),它们即可出现在冰川表面(表碛),也可包含在冰川内部(内碛),还可位于冰川的底部(底碛)。
推运是指冰川前端将冰床上的岩屑向前推进的作用,其作用原理类似推土机推土。碎屑物质在被冰川搬运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缺少碰撞和摩擦,因此碎屑的分选、磨圆均较差,但常见冰川擦痕。(三)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同冰川一样,只能进行机械搬运。
如果冰川沿着V(U)字型的地形移动,完全可能在冰川整体中心下降的情况下,一部分冰体沿着一侧山坡上滑,将部分岩石搬运到高处。
大陆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
大陆冰川的冰水地形和堆积物,也分为冰内的和冰外的两类。大陆冰川的主要冰水地形和堆积物也是蛇丘、冰水扇、冰砾阜和冰水湖泊及其堆积物。与山区冰川不同的是,大陆冰川的冰水地形和堆积物的分布广,并且湖泊地形和堆积物所占的比重较大。大陆冰川的冰水堆积物构成广大的以冰水扇为主体的冰水堆积平原。
侧碛与岸碛 由于冰川的两侧与冰床岩石之间的磨擦阻力作用,再加之谷壁岩石的温度较冰川高,冰川两侧的融化量较大,这时冰川边缘的表碛和内碛以及斜坡上坠落的碎屑物质堆积在冰川的两侧形成侧碛(lateral till)。侧碛在一定范围是连续堆积在冰川两侧的,逐渐加厚增高,并随冰川的运动向下游移动,在冰川的末端常与终碛联结。
冰河沉积物主要由具有一定磨圆的砾石和砂构成,粘土含量较少,发育层理构造,一般不发育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图 6-17 冰水地貌组合图(据 Flint,1971)冰湖沉积 即冰川湖泊沉积,是指冰川融水携带一些细小物质(有时含有坠石)流入冰前湖泊,在静水环境下发生缓慢的沉积过程,其沉积物称为冰湖沉积物。
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1、冰啧沉积物特点如下:都由碎屑物组成。分选性极差,粗大的石块和细的泥土混杂在一起,不具层理。磨圆度差,碎屑多具棱角 有的冰碛石和冰漂砾上可见磨光面或冰擦痕 冰碛内保存有寒冷地区植物的孢子和花粉 碎屑物无定向排列。随着冰川的衰退,冰川携带的冰碛物就相应地被堆积下来。
2、冰川沉积的物质称为冰碛,过去常称为泥砾层,其特点如下:皆由碎屑物组成;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和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明显;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
3、冰碛物主要通过刨蚀和挖蚀从冰床上获得物质,也可以通过雪崩,冰崩及山坡上的块体运动等带来大量碎屑物质。这些碎屑在冰川中被携带而下,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碛,夹在冰内的叫内碛,冰川底部的叫底碛,冰川边沿的叫侧碛,两支冰川会合后侧碛合并的冰碛叫中碛,冰川末端的叫终碛。
4、成分特征 冰碛物的岩性取决于冰川发育区和经流区的基岩特征,构成冰碛物的岩屑一是来自冰川形成的源区,二是来自在冰川流动过程中两侧谷坡的坠落和冰川剥蚀冰床卷入,其中后者是冰碛物的主要来源,因此冰川流经距离的长短,对冰碛物的成分构成影响较大。
5、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冰斗、刃脊等地貌。当冰川运动到气温高于0°C的地方,冰川融化,冰川携带的物质杂乱堆积,形成冰碛物。冰碛物没有分选性和磨圆性,杂乱堆积在一起。
6、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好,成层性较清楚,具韵律性及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冰碛物属纯碎屑沉积,分选极差无层理,磨圆度差,冰漂砾表明常有冰擦痕,冰碛物中常保存有喜冷的植物孢子花粉及化石。
冰川堆积物及堆积地貌
冰川的沉积作用是指由于冰川的消融或载荷能力的降低,将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下来的过程,形成的堆积物称为冰碛物(moraine)。冰川的沉积作用主要受冰川的厚度、运动速度、温度以及地形的影响,沉积主要发生在冰川的前缘(冰舌)、底部、两侧等部位,其中以在冰川的前缘和底部沉积作用最主要。
冰前沉积是冰水流出冰川以后,在冰川外围堆积起来的沉积物。其主要地貌为冰水扇、冰水冲积平原、冰水阶地及冰湖沉积等。冰水扇及冰水冲积平原 如果冰川外围是平坦开阔的地形,冰水流出冰川末端后,立即分散为没有固定河床的细小股流,形成辫状水系。
冰体融化形成的水称为冰水。由冰水搬运和堆积的沉积物为冰水沉积物。冰水沉积物由砾石、砂粒及粘土组成,可堆积在冰层下和冰川边缘地带。其特点是有一定的分选性和层理结构。与河流冲积层的区别是冰水沉积物夹有大漂砾和冰碛透镜体。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地形主要有下列几种。
冰河沉积在冰川作用地区是最常见的冰水沉积,可发育在冰流区域,也可发育在冰川外的地区,因此它包括大多数的冰川接触沉积和冰前沉积。冰河沉积物主要由具有一定磨圆的砾石和砂构成,粘土含量较少,发育层理构造,一般不发育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冰川沉积包括3类:冰川冰沉积,冰川冰与冰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冰川接触沉积,以及冰河、冰湖或冰海形成的冰水沉积。这些沉积物在地貌上组成形形色色的终碛垄、侧碛垄、 冰碛丘陵、 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
冰碛物的特征是什么?
冰碛物常由巨砾、角砾、砾石、砂、粉砂和粘土等混合堆积,明显缺乏分选性,粒径相差十分悬殊,巨砾体积可以大到数百立方米。冰碛物又称为冰砾土或泥砾,但其中含有大量砾石乃是它的基本特征。冰碛物的岩性成分严格地受冰川发源区和流动区基岩岩性的控制。
冰碛物主要通过刨蚀和挖蚀从冰床上获得物质,也可以通过雪崩,冰崩及山坡上的块体运动等带来大量碎屑物质。这些碎屑在冰川中被携带而下,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碛,夹在冰内的叫内碛,冰川底部的叫底碛,冰川边沿的叫侧碛,两支冰川会合后侧碛合并的冰碛叫中碛,冰川末端的叫终碛。
冰川沉积的物质称为冰碛,过去常称为泥砾层,其特点如下:皆由碎屑物组成;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和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明显;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
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好,成层性较清楚,具韵律性及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冰碛物属纯碎屑沉积,分选极差无层理,磨圆度差,冰漂砾表明常有冰擦痕,冰碛物中常保存有喜冷的植物孢子花粉及化石。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冰斗、刃脊等地貌。当冰川运动到气温高于0°C的地方,冰川融化,冰川携带的物质杂乱堆积,形成冰碛物。冰碛物没有分选性和磨圆性,杂乱堆积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