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竹的解释箬竹的解释是什么
箬竹 [ ruò zhú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ruò zhú ]竹的一种,叶子宽而大,秋季叶子的边缘变白色,叶可以编制器物或竹笠,还可以包粽子。
箬竹拼音:[ruò zhú][释义]竹名,也叫篛竹。竹之一种。叶片巨大,质薄,多用以衬垫茶叶篓或作各种防雨用品,也用以包裹粽子。
箬竹的介绍:箬竹也叫做眉竹、粽巴叶,高度最高可以达到两米左右,一般在0.75m~2m之间,直径一般在4毫米~5毫米之间,呈圆筒形,叶片呈披针形或者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小的锯齿,4月~5月为笋期,6月~7月开花,花药为黄色,整体植株为绿色。
箬竹,是一种在园林绿化中很受人们喜爱的观赏竹类,它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一种比较低矮的竹类,最高可以达到两米左右,而满身都是碧绿的色调,叶片又十分茂密,充满了大自然的诗意情怀。
箬是汉语词语,读音为ruò。出自《说文》,从“箬,竹笋壳。箬,楚谓竹皮曰箬。”这一句中可见。可组成的常见词语有箬帽、下箬、箬下酒、箬笼、箬壳、青箬、箬竹、箬_、箬篷、箬帽、箬笠、箬篓等等。其中箬帽指的是用箬竹的篾和叶子制成的帽子,用来遮日避雨,又称“蓑衣箬”。
箬竹,禾本科箬竹属。拉丁名:Indocalamus latifolius 别名:箬叶竹。地下茎为复轴形,有横走之鞭。小型竹,秆较低矮,高达2米,秆茎与枝条相仿。节间长约25厘米,中空较小。叶片披针形,叶大,长可达45厘米,宽可超过10厘米,下面散生银色短柔毛,在中脉一侧生有1行毡毛。
箬竹是什么植物?详细答案!谢谢!
箬竹,是一种在园林绿化中很受人们喜爱的观赏竹类,它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一种比较低矮的竹类,最高可以达到两米左右,而满身都是碧绿的色调,叶片又十分茂密,充满了大自然的诗意情怀。
箬竹也叫阔叶箬竹 还有 另一种“箬叶”同时也是百合科植物一叶兰 拼音:ruò zhú 形态:混生竹。秆高1~2m,径0.4~1cm。叶片大型。用途:竹叶宽大,用作观赏。叶片还可作粽叶,斗笠等衬垫。分布: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
【箬竹】别名米箬竹、篛叶、粽巴叶、若竹、箬叶竹、檐竹,为禾本科竹类植物。该种取自中国出口的茶叶篓子中的竹叶而定名发表的。竿高0.75-2米,直径4-5毫米,叶片大型。属观叶植物,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叶片多用以衬垫茶篓或装作各种防雨用品,亦可包裹粽子。
箬竹也叫做眉竹、粽巴叶,高度最高可以达到两米左右,一般在0.75m~2m之间,直径一般在4毫米~5毫米之间,呈圆筒形,叶片呈披针形或者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小的锯齿,4月~5月为笋期,6月~7月开花,花药为黄色,整体植株为绿色。
箬竹的拼音狐箬竹的拼音是什么
箬竹拼音:[ruò zhú][释义]竹名,也叫篛竹。竹之一种。叶片巨大,质薄,多用以衬垫茶叶篓或作各种防雨用品,也用以包裹粽子。
箬拼音:ruò。基本释义:箬竹,竹子的 一种。叶大,可供编制器物、包物等用。相关组词:箬竹、箬帽、青箬、箬篷、箬壳、箬篰、箭箬、箬笠、下箬、箁箬、黄箬、箬下、箬篓、箬笼。
“竹箬”的拼音是:zhú ruò 意思是:竹名﹐也叫箬竹。竹之一种。叶片巨大﹐质薄﹐多用以衬垫茶叶篓或作各种防雨用品﹐也用以包裹粽子。【形状特征】: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类。
箬:ruò 箬(ruò)是汉语词语,出自《说文》,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粽子,常见词语,如:箬竹、箬笠、箬帽、箬席等。折叠基本解释 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棕子:箬竹。箬笠。箬帽。箬席。箬竹的叶子。笋皮。折叠详细解释 【名】竹笋壳。
箬,是一种竹子,其叶大而宽,可用来编织竹笠,同时也是包裹粽子的材料。拼音为“ruò”。 箬竹,叶子宽大,适合用来编织竹笠,也常用于包裹粽子。 箬叶,特指箬竹的叶子,可用于制作箬篷(船篷)、箬篓(篓状容器)、箬包船(船的顶部包裹有箬叶篷)、箬粽(用箬叶包裹的粽子)。
ruo的拼读汉字是ruó:挼、捼、ruò:弱、若、箬。释义:挼(ruó):(纸、布等)皱;不平展。(布)快要磨破。捼(ruó):搓揉;扪;揉。弱(ruò):气力小;势力差(跟“强”相对)。若(ruò):如;好像。箬(ruò):箬竹,竹子的 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