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茶叶品牌(英山特产茶叶)

admin 2023-04-2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英山云雾茶茶叶怎么样?

英山云雾茶起名于湖北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天堂”二字,因是高山和半高山茶场所产,品质具有明显的香高、味醇、耐冲泡的云雾山中茶的特色,故定名为英山云雾茶。英山云雾茶”提神疗烦,解热止渴,消食除腻,杀菌消炎,防龋固齿,减肥健美,和胃利尿,明目清心,解烟醒酒,降压除脂,减轻癌变,增加血管壁弹性,防原子辐射伤害等各样功效。

产地环境

英山云雾茶产自湖北省英山县,英山县全境以中低山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向东北延伸,构成了云峰顶、石鼓寨、五峰山、黄梅尖等一系列山峰,再向西分支为三大山脊,夹着东河,西河两条河流,贯穿全境,构成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的地势。最高点天堂寨海拔1729米,最低点船形垸海拔90米,高差1639米,平均坡度17°。英山县境内地壳以大别山古老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土壤母质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全县共有五大土类,十一个亚类,二十三个土属,八十九个土种。其中黄棕壤占总面积的86.97%,水稻土占总面积的12.29%,其他土类共占0.74%。

英山县属长江中下游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全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有灾害。英山县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全县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53℃,无霜期缩短3.5天。年平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3.6℃,7月平均气温28.5℃。英山县极端最低气温-13.5℃,极端最高温度42.0℃。全县全年平均无霜期241天,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英山县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403毫米,适宜种植茶树。

历史渊源

唐朝,英山县茶叶始制“团黄”“蕲门”等品种。[1]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向大别山区英山县城开进,老百姓纷纷将家里的茶叶送给战士们解渴消暑;

1980年,英山县实施“112”工程,即10万亩茶叶、10万亩桑茶、20万亩经济林果;

1990年,英山县政府提出了“农业抓产业、产业抓茶叶”的政策。[2]

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底,全县茶叶总产量2831万千克,总产值20.76亿元。全县11个乡镇,有10个乡镇成为茶叶专业乡镇。全县已建成了5个万亩生态茶叶带,50多个千亩茶叶小区,60多个茶叶专业村,加工厂房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拥有各种制茶机具8200多台(套)。[1][3]

产品荣誉

1998年4月,英山县国营长冲茶场生产的“长冲牌”春笋茶和炒青绿茶分别于获湖北省茶叶学会的特等奖和一等奖,同年5月,长冲春笋茶又获中国国际名茶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

1998年8月,英山县获中国绿茶(名茶)之乡称号;[4]

2009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英山云雾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英山县南河镇、方家咀乡、温泉镇、红山镇、孔家坊乡、金家铺镇、石头咀镇、杨柳湾镇、雷家店镇、草盘地镇、陶家河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星农观点」楚茶大业:英山茶业品牌营销突围的五大路径

作者:傅惟德

楚茶五大产区:奠定逆势飞扬的基础

因疫情全球扩散导致各项出口业务受阻之际,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组数据:2019年,我国茶叶产量280万吨,增产7.2%。除了200吨内销和36.66吨外销,还有40几吨的库存。

湖北省商务厅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于2020年9月25日在武汉举行2020年促进楚茶国际市场开拓会公布消息:2020年前8月,湖北省茶叶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出口额达10.4亿元,同比增长23.1%。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茶叶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国际茶叶委员会副主席于露介绍,近几年,中国茶叶出口省市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明显。2020年上半年,安徽、福建、湖北省茶叶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湖北是中国最古老的产茶区之一,产茶 历史 悠久,茶文化底蕴厚重。19世纪,国际茶叶贸易兴盛,全国各地的茶汇聚汉口,沿“万里茶道”一路北上西进,销往世界各国,使汉口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全球茶叶贸易中心。

近年来,湖北通过项目扶持、技术推广、结构调整等举措,推进茶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已形成 鄂东大别山茶区、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茶区、鄂西北秦巴山茶区、鄂南幕阜山茶区、鄂中大洪山茶区五大优势茶区 ;拥有超100万亩备案出口茶基地,四个国家级茶树良种资源,两个国家级茶叶特优区。与此同时,湖北也成为中国日益重要的茶叶出口大省,出口茶叶以绿茶为主。

楚茶三大挑战:英山茶业一枝独秀

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青砖茶的发源地,万里茶道起点,茶叶种植面积全国第三,流存至今有赤壁青砖茶、武当道茶、恩施玉露、宜红等品质一流的传统老牌茶,是名符其实的茶叶大省。

湖北茶业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在政策层面,八项规定、从严治党,茶礼不兴;第二:在产业层面,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产区(品种)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高;第三:在市场层面,传统茶叶消费人群老龄化,在新型茶饮冲击下,年轻消费者对传统茶叶的消费越来越少,在网络的冲击下,价格越卖越低。越来越多的茶企持续生存能力堪忧。

2019年,英山县新建良种茶园3200亩,改造老茶园7160亩,新建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20亩,出圃良种茶苗300多万株。使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6.2万亩,产量2970万公斤,产值22.31亿元,均价75.12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增产2.77%,增收5.19%,均价增长2.32%。

英山县茶叶办全力做好高端抹茶产业化开发和应用、万吨出口茶生产、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茶树工艺品及茶文化产业园等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引进湖北大别茶访茶业有限公司开工建设大别茶访茶旅创意产业园,湖北淦德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英山间 养生 茶谷项目。

2019年,“毕升”“庆山春”“雷店”“高陶九品”4 个品牌的英山云雾茶,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名茶评选,荣获中国好茶叶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乌山春牌英山云雾茶荣获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优质产品”。大别茶访牌英山云雾茶荣获湖北省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银奖。英山云雾茶参评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19.9亿元,品牌价值再创 历史 新高。经申报评审,英山县荣获“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

楚茶崛起:英山茶业突围的五大路径

随着茶叶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理性化,茶企面对的市场更加复杂多样化,那么,英山茶企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突围,在大众消费市场上抢先一步?

在楚茶产业发展遭遇困局之时,笔者结合英山茶业的发展情况,建议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突围: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一:品牌年轻化

品牌和人一样经历着成长的焦虑,都害怕跟不上新的消费潮流而被时代所抛弃。近几年,品牌年轻化、品牌升级已经成为茶行业的热门关键词。那么传统品牌茶企如何才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俘获现代年轻人的心?品牌年轻化的出路在哪?

很多人对“年轻”定义会往年龄小上去理解,认为品牌年轻化,就是迎合年龄小的消费者,但这往往会带来模糊的概念,多少岁才算年轻?

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从广义上去定义“年轻”,它与年龄无关,而应该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思维方式和年轻心态。而品牌年轻化,恰恰就是需要品牌具有过硬的品质、鲜明的性格、有活力的传播模式。

更确切的说,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茶企实施品牌年轻化策略,来突破禁锢自己的过时想法与市场要素,在年轻化的过程中,清晰传达你的品牌内涵与价值。

纵观英山茶企推出的系列产品,无论是包装、还是宣传的品牌故事,都是传统性的产品,都只是单纯的茶,而并没有改变由茶而衍生的社交、 养生 、 时尚 的生活理念与方式,因此,在品牌年轻化策略之下,必须推出符合年轻人喜好的诸如杯茶、喜茶、丧茶等新式茶饮,重新定义茶的饮用方式与功能,这样才能真正将厚重的中国茶文化深深烙印在年轻人的心理与消费习惯上。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二:品类创新

中国的消费者对茶叶品类的认知度远高于产品品牌,甚至可以说混淆了两者的区别。一直以来,外界盛传中国的茶业“有品类无品牌”。因此,英山的茶业需要在茶叶的品类上进行创新。英山云雾茶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给外界的形象是绿茶这一个品类,但是,在绿茶这个品类的江湖上,英山云雾早已成为楚茶吴牌的典型代表。湖北茶叶特别是高山地区鲜叶,由于生态环境好、生长周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省茶商青睐。他们纷纷来湖北抢购鲜叶资源,作为制作本省品牌茶叶的原料。全国的十大名茶之中,包括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在内,多数都采购湖北原料,再打上自己的牌子销售。

因此,英山在继续维持绿茶优质原材料供应的江湖地位之余,要推陈出新,推出自己的红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虽然,英山早已有茶企推出自己的这些品类,但是,在英山云雾茶品牌宣传的官方文稿中并未见重点推介这些品类,一直将其视为小众的存在,但是,恰恰这些在英山人看来的小众的品类不可忽视,这些小众品类可能代表一个阶层,代表一个圈层,所以,我们要从重视这些品类开始,外国人、中国的年轻人,白领阶层可能比较喜欢这些品类。

除了这些茶的品类之外,还应该开发出茶的衍生品,尤其是在茶工艺品的开发上,是一个新的方向,将夏茶、秋茶制作成装修用的砖雕,或者摆件,既能起到装饰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活性炭起到吸附空气中有毒物质的作用。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三:传播创新

消费者对茶叶的喜好要求在变,茶叶的市场格局以及传播环境都在发生改变,这对英山的广大茶企来说是一个大挑战,也是一个自身调整的大机会。

笔者建议传播创新围绕三个方面做文章:一是品质展示,即,必须生动展示茶叶品质及相关产品;二是顾客增加,即,必须快速增加并稳定客户的总体数量;三是员工成长,即,必须保持员工团队稳定,促进员工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缺的不是好茶,而是好茶的认知标准:如何让消费者便捷简单地买到真正的好茶,从源头开始严控茶叶的质量,制定从采摘到加工以及包装都要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打造强大的品控、品牌、运营、渠道、服务等体系,把好每一个关口,从根本上保证每一泡茶的品质。同时,要将这个过程生动地展示给消费者才是关键。好品质来自于对过程的把控与传播,如果只有过程的把控,而没有过程的传播,这对于品牌营销来说是失败的。你做得再好,没有人认知,就不会有认同,更不会有认购。传播的过程是对消费者吸引、教育与再教育、直至占领消费者心智的过程。

我们所有的一切营销都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消费者,所有,快速增加并稳定客户的总体数量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持续,认知的顾客越多,认同与认购的才会越多。

保持员工的稳定,持续性的培训员工,使其忠诚,并发自内心为企业工作,让其价值得到最大体现,是一个企业内生动力的关键。

做好这三个方面的文章,传播的创新才有可能。英山县每年都举办茶叶文化 旅游 节,这个活动也应该创新,能否尝试一下,让所有来参加这个活动的人都学会唱一首英山的茶歌,都吃一次终生难忘的茶宴,喝一次让人醉生梦死的茶酒?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四:模式创新

模式不对,一切白费!天福茗茶凭借体验模式快速崛起。龙冠龙井以G20的国家背书,让世界品味中国茶。湖南安化黑茶依靠直销模式创造销售神话。更多创新型的消费模式正推动茶产业多元化发展,比如近两年风靡消费者礼品清单上的小罐茶,将买茶送礼这个需求简化,打通质价透明的消费痛点,成为近年来茶叶创新的代表;江苏省将茶叶文化与乡村 旅游 结合,推出茶乡 旅游 路线,让消费者通过亲身的采茶制茶体验感受茶文化,以 旅游 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也成为茶品牌推广的创新方式;在年轻大众消费市场端,燃起排队热潮的网红代表喜茶,以其特殊的社交属性成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式茶饮……这些与茶产业相关的新形式正推动着“茶经济”不断发展。

英山茶业需要在茶旅融合、茶药融合、茶果蔬融合、茶康养融合上进行创新,设计出符合英山的消费模式。但不可忽视的是,英山需要花大力气打造茶消费场景,目前,多元化的茶消费场景对于英山来说是一个短板。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五:产业联姻

做农业没有捷径,最大的捷径就是选对路径,不走弯路,找准自己的根与魂! 在产业上,做减法,做聚焦,从产业链到价值链,成为产业生态圈不可替代的价值链条!因此,笔者建议,英山的茶业应该与其他相关的产业进行联姻,借船出海。

在西北流行喝八宝茶,这个八宝茶中除了一些水果干果外,就有茶叶,如果将英山的茶叶与西北的八宝茶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路。同时,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都盛产枸杞,如果将英山的茶叶与四个省的枸杞结合起来,做一系列的康养产品,也许能起到惊人的效果。湖北劲酒公司每年采购宁夏枸杞3000吨用于酿造劲酒,如果宁夏每年采购英山3000吨茶叶用于制作八宝茶,这种产业的联姻是否会展现出更大价值与魅力?

产业联姻的最大价值在于资源的互换,在于价值的提升,英山茶业可以借助其他地方的一些产业而唱响自己的品牌之歌。

总之,茶叶产业规模化是趋势,品牌突破是关键。中国的茶叶行业理念仍然相对落后,“茶二代”及新一代的茶叶经营者推动茶叶市场在向集约化、品牌经济、电商经济等方向发展,有望开辟全新的茶叶市场格局。 笔者认为,以往的中国茶叶产业以小农经济思想,无法进行统一标准规模化生产是一个弊端。而产业规模化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可以通过统一生产标准提高茶叶种植和生产质量,开拓全方位销售渠道,形成科学种植,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茶叶市场缺少品牌经营理念,消费者在进行茶叶消费时缺少品牌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争夺,茶企业应注重品牌塑造,通过提升品牌形象维护消费者的忠诚度。随着“茶二代”和新一代经营者的出现,茶行业将通过全新的经营方式出发,开辟全新的发展路径。而楚茶大业,需要每一个茶农,每一个茶企坚定不移地为品质而战,为品牌而战。

十大最好喝的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全国能叫出名字来的茶叶就有1000多种。在这些茶叶当中,有名气的也有很多种,下面就来看看我国最好喝的10大茶叶,其品质口感各具特色,看看有没有你爱喝的。

1、杭州龙井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龙井茶的品质为最佳。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好茶还需好水泡。

2、英山茶

英山茶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总产量居湖北之首,是湖北也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据志载,早在唐代英山生产的"团黄"和"圻门"茶与安徽霍山的"黄芽"同称淮南"三茗"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其主要产品有"英山银毫"、"羊角春"、"吉峰毛尖"、"长冲炒青""天堂云雾茶"系列、"珍眉绿茶"、"工夫红茶"、"茉莉花茶"、"康绿保健茶"、"英山春笋"等。如今,莲发茶业为传承古皋陶文化,采野生古树茶,拥卓越制茶工艺,推出高淘九品牌系列茶叶。

3、苏州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7万个左右,足见茶芽之细嫩。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国内著名的名茶,常被作为高级礼品。

4、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黄山名茶众多,除毛峰外,还有休宁的"屯绿”,太平的"猴魁”,歙县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脍炙人口。

5、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是汉族传统名茶,是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属于绿茶中的一种。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始于汉朝,宋代列为"贡茶"。因产自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得名。茶芽肥绿润多毫,条索紧凑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6、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更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7、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经沸水冲泡,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观其外形,赏心悦目。日本自唐代从我国传入茶种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绿茶,其玉露茶制法与恩施玉露大同小异,品质各有特色。

8、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9、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福建安溪当地茶农发明于1725-1735年间。发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王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10、普洱茶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相关文章

银针菇(银针菇热量)

银针菇怎么做才好吃 1、银针菇可以用来煮汤,与豆腐、虾仁或者蛋花搭配都非常美味。将银针菇洗净,豆腐切块,虾仁去壳去肠线。锅中加水煮...

茶叶问答 2024-05-02 阅读1 评论0
网站地图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