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龙湫 ”名字的意思
没什么意思,就是瀑布的名字。“启陪樱湫”指水潭。“龙湫”因为那里的瀑布很窄,落乱者差很大,冲击在下面的水潭上,视觉上像龙从天而降,因悄丛此得名。“大龙湫”是国内落差最大的瀑布,“大”字是相对于小龙湫的“小”字。
温州雁荡山的大龙湫有多高
温州雁荡山大龙湫的瀑布是从雁荡荡山海拔最高的山峰百岗尖经过连云障悬空而下,海拔高度为197米。
大龙湫瀑布的形成原因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哗答因是由于瀑布的落点太高,山崖的腹地中间凹陷进去,完全没有什么依靠,档芦此瀑布不得不随着吹来的风兴起各种奇异的变化;又由于它落下来很少有什么接触撞击的地方,不能为它助长威势、行迅激扬声响:这些和石梁瀑布比较,一点儿也不相像。
袁枚的翻译
大德七年秋季八月间,我曾经跟随老先生来观赏大龙湫瀑布,正逢淫雨连绵,日夜不停。这一天,大风从西北刮起,才见到太阳出来。大龙湫的水势正大。进入山谷,还不到五里多路,就听到巨大的声响从谷中曲折传出。跟随者都胆战心惊。望见西北方屹立的一座山峰,作出人俯伏的姿势;又很像堂前的柱子。走过二百步,于是又见到此峰变得好像是两腿互相支撑站立。再前伍贺行一百多步,此峰就又像是树立着的大屏风了。它的顶峰裂开而又深陷,仿佛螃蟹的两只螯足,不时地摇动。游人心神紧张而不敢再往里走。于是转身沿着南山脚,向偏北方向走去,回头再看那山峰就像是树立的玉圭了。又转弯进入东山,抬头就看见大水从天上直落到地上,一点水也不沾挂四边石壁,有时瀑水在半空中回旋久久不落,刹那间又迸落如雷霆万钧。东山脚下有诺讵那庵,相距五六步远,山风横吹过来,瀑水就飞射到人的身上。走进庵堂躲避,纳判瀑水的余沫仍然会飞溅入屋好像暴雨来了一样。瀑水向下冲击大水潭,轰然震响如同万人击鼓。游人互相拉手说话,只看见嘴巴张开,却听不见话音,于是相视大笑。老先生说:“壮观啊!我走遍天下,没有见过如同这样的瀑布。”从此以后,我每年有时来一次。来时,常在九月。因为在十月,瀑水就减少,不能像以前所见到的那样了。
今年冬天又是大旱。我自外而来,到诺讵那庵外的石桥上,渐渐有水流声可以听到。于是顺着石桥下去,走出乱石丛洞橘改,才看见瀑布垂挂着,水气喷溢升腾有如青色的云烟,忽大忽小,而水声也渐渐宏壮急迫起来。瀑水跌落在水潭中低凹的石面上,石面被瀑水猛烈地冲击,反射出丹砂一般的红光。石间没有丝毫的泥土气息,生长于此的树木本该瘦瘠,却反而像翡翠鸟和野鸭的羽毛那样碧绿光滑。水潭里有二十多尾斑鱼,听到石头被水冲激转动的声音,就舒缓地摇尾游向远处,悠闲徘徊,就像避世的隐士那样。家僮此时在石旁放置了大瓶,想盛接由上而来的瀑水。瀑水忽然飞舞着向人们扑来,势头加大了一倍,家僮们不能再取回瓶子。于是他们解衣脱帽放在石上,互相牵拉着,想努力取回瓶子,并因此而大声呼叫笑闹。西南方的石壁上,有几十只黄猿,听到笑闹全都惊惶不安,攀缘着山崖顶端横卧的树木鱼贯而下,窥视着游人而啼叫。我们放眼观赏很久,才走到瑞鹿院前。瑞鹿院就是现在的瑞鹿寺。这时太阳已经落下,青苍的树林里堆满了落叶,往前走时,人们已迷失了路径,只见明月当空依依多情仿佛老朋友。
老先生就是南山公。
雁荡山的大龙湫海拔多高,上去有缆车吗?
雁荡山的大龙湫瀑布之水来自雁荡山之友野最高峰,海拔1056米的百岗尖,直落至龙潭,落差197米。目前该景稿告租区的瀑布顶端没有缆车。雁荡山分是分景区的,雁荡山景区主要沿“白芙线”键兆公路的有灵峰景区、三折瀑景区、净名谷景区、灵沿景区、方洞景区和大龙湫景区。这六个景区目前只有方洞景区有上下索道。
大龙湫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大磨做龙湫
[作者] 楼钥 [朝代] 宋
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
龙湫一派天下无,万口赞扬同一舌。
行行路入两山间,踏碎苔痕屐将折。
山穷路断脚力尽,始见银河落双阙。
矩罗宴坐看不厌,骚人弄词困搜抉。
谢公千载有遗恨,李杜复生吟不彻。
我游石门称胜地,未信此湫真卓越。
一来气象大不侔,石屏倚天惊鬼设。
飞泉直自天际来,来处益高声益烈。
从他倒泻三峡流,到此谁能定优劣。
雁山佳趣得要领,一日尽游神恶亵。
骊龙高卧唤不应,自媿笔端无电掣。
轮囷萧索湍不怒,非雾非烟亦非雪。
我闻冻雨初霁时,喷击生风散空阔。
更期雨后再来看,净洗一生烦恼热。
《大龙湫》作者楼钥简介
楼钥(1137~1213)南宋镇丛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瞎旅衡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卒谥宣献。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楼钥的其它作品
○ 太淑人叶氏挽词
○ 端明殿学士张公挽词
○ 宜人闻人氏挽词
○ 游隐清
○ 扶风马君挽词
○ 楼钥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