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蒙顶山茶的由来
秦灭蜀之前,古巴蜀先民主要利用的是野生茶树,2300年前的古巴蜀人还处于原始、简单农耕生活状态,生产落后,主要种植水稻、小麦、 玉米等农作物和驯养家禽、家畜,对自然界的野生动、植物有相当高的依存度。
因此对茶叶的利用,时间上可能已经超过3000年,利用方式上应该比较原始。
最早食用鲜叶,之后是摘下叶片晒干收藏、烹煮羹饮。
在秦灭蜀之前,茶叶的利用也仅限于巴蜀地区。
尽管不能证枣皮高明茶树的种植始于何时,但是,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 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
到目前为止,能够证明的最早开始人工茶树种植的地方是四川雅州的蒙顶山。
早在西汉时期,相传当地人吴理真在蒙山上种植茶树。
吴理真是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0年)人,由于在蒙山种植茶树,带动了当地茶叶生产的发展,据说至今蒙山顶上留下的七株茶树是当年吴理真所种。
到了宋代,茶叶成为与盐、铁一样重要的生活物质和军需物质,对宋代中央财政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宋代《金石苑》记载: “甘露祖师由西汉出现,吴氏之子,法名理真,自岭表来,住蒙山植茶七 株,以济饥渴。
元代京师旱,敕涨秦二相,诏求雨济时,师入定救旱,少顷,沛泽大通。”
《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此。”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
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享有“仙茶”之誉的蒙顶茶,以它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
《云南记》说:“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县西南。
古诗云:“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现在,吴理真种茶遗址——皇茶园、汲水浇茶的古蒙泉、结庐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采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前往参观,驻足凭吊。
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茶,随着南北丝绸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
蒙顶茶之所以为世独珍,不仅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制艺特别精良。
“蒙山有茶,受全阳气,其茶芳香,为天下称道。”远在东汉,已有“雷鸣茶”、“吉祥蕊”、“圣扬花”等茶问世。
“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天宝元年(742年)入贡皇室,从此名播神州。
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紧压茶类有龙团、凤饼。
宪宗时,蒙顶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蒙顶茶因入贡京华而誉满天下后,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身价百倍,昂贵异常。
“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
因此,当时名山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 *** 。
“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握衫、万斤。”可谓盛况空前。
唐代,凳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日本从公元630-894年间,派出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佛教文化、生产技术、建筑艺术等,前后共13次,每次多达数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僧以及随员。
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留学僧慈觉大师圆仁学习期满,从长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馈赠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此时,蒙顶茶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而且已作为国家级礼茶,飘洋过海传到国外。
如果说唐代开创了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宋代则是蒙顶茶和名山边茶发展的极盛时期。
蒙顶茶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艺进一步完善,创制出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贡品。
那时,四川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名山茶叶产量又居四川之首。
从宋神宗元丰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叶产量常在一百万公斤左右。
名山茶叶成为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所特别喜爱、适合他们饮用的“边茶”,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并“立为永法”。
名山茶叶成为历代王朝与藏族、回鹘等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族、回鹘等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蒙顶茶自唐以来,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年年送京,直至民国除旧革新。
解放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
上世纪80年代,又创制春露、春眉等名茶。
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 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前3种名茶已作为国家级礼茶。
近10年来,蒙顶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深受美国、日本、泰国、瑞士、斯里兰卡等国人民青睐。
香港《文汇报》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为题,报道蒙顶茶“不愧为实至名归之茶中极品”。
茶中故旧“蒙顶茶”
蒙顶茶,产于地横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飘扬蒙顶茶的诗句,寓意颇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蒙顶茶”爱慕之至,赞语不绝。
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称的蒙顶茶其由来,有不少神话传说,传说古时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把病治好。
有一天,一位老翁跑来告诉和尚,说春分前后春雷初发时,采得蒙山中顶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
这位老和尚听了老翁的话,便在蒙山上清峰筑起石屋,请了一些人长住在这里,遵照老翁所传授的方法,采了蒙顶茶。
煎服后,老和尚病果然好了,体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岁的人。
于是,蒙顶茶可以返老还童的神话遂之传开。
蒙顶山茶好不好?
先说一件有意思的事,在《高级茶艺师培训教材》和《茶之路》这两本书都不约而同把蒙顶山茶都刻意放在首篇,就像一台晚会的开场,这个是不是可以从侧面印证了蒙顶山茶是好茶?
再讲一个需要注意的事,真正的蒙顶山茶由于产量有限总体价格不低缺茄辩。而蒙顶山周围的低平丘陵地带也产同样的茶,就是当地人所谓的“坝坝茶”,相对山上的茶价格便宜很多,虽然统称蒙顶山茶,但是品质差异还是比较大。
最后综合蒙顶山茶的名气和实力来说说蒙顶山茶。
先看名气,蒙顶山茶正好应了张爱玲那句名言:“出名要趁早”。早在唐代蒙顶山茶就是贡茶,到了中唐时期已被列为贡茶首位。历史上有关蒙顶山茶的文字诗词不胜枚举,但凡习茶者都知道“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诗人白居易在《琴茶》诗中赞叹:"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渌水"是古代名曲,白居易将其与蒙顶茶相提并论,足见白居易对蒙顶茶的喜爱。 再有“植茶始祖”吴理真的代言和站台,蒙顶山茶作为名茶的江湖纳搭地位更是难以撼动。
再看实力,蒙顶山茶之所以享有久经不衰的盛名,无不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原生态地理位置,蒙顶山年均气温14.5℃,年降水量充沛,相对湿度85%,常年细雨蒙蒙,云雾弥漫,散射光多,益于茶树氮代谢,丰富了茶叶内含物。蒙顶山茶成分丰富,水浸出物高达43%左右,茶多酚适中,约26%—28%,每100克干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5000毫克以上,维生素C约伏缺202—259毫克。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蒙顶山茶中的三剑客: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
最后借用《茶之路》中的对蒙顶山茶的精准描述:“虽有茶毫翻飞,茶汤仍然清亮,入口先是一股鲜爽气,接着能感觉到细腻的清甜,柔和的后感持续良久”。
蒙顶山茶品牌种类有哪些?
蒙顶甘露属历史名茶。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甘露在梵语是“念祖”之意;相传蒙山种茶始于西汉末年时,名山人吴理真亲手种七株茶于上清峰,而蒙顶山茶品牌种类有哪些呢?
1、 四川蒙顶毛峰是细嫩烘青的统称。指绿茶初制中形成条索细紧,露茸毫的嫩烘青。在小叶种地区制的毛峰,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大叶种制的,外形较肥壮,显露毫尖,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
2、 四川蒙顶黄芽为中国顷余十大名茶,至今还在保留闷黄工艺的顶级黄芽茶。特级蒙顶黄芽茶青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每市斤干茶需要4万—5万个芽头。蒙顶黄芽做工精细,采用传统炒闷结合的工艺,采用嫩芽杀青,草纸包裹置灶边上保温变黄,让茶青在湿热的环境下自然发酵,然后做型,再包黄烘干。口感鲜醇甘爽。
3、 四川蒙顶石花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国顶级名优绿茶、扁形誉锋绿茶的代表、中国最早出现的扁形茶。特级石花茶青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每市斤干茶需要4万—5万个芽头。现在蒙顶山石花的制法工艺沿用唐宋时期的“三炒三晾”制法。此茶产于蒙顶,故名蒙顶石花。
4、 四川蒙顶山飘雪是一种花茶,用茉莉花和上好的绿茶窨制而成采花时间在晴日午后,挑雪白晶莹、含苞待放的花蕾,感在开放前择花,使茶叶趁鲜抢香,再以手工精心窨制。花,色丽形美,才敢展露在茶客面前。看那叶似鹊嘴,形如秀柳,汤呈青绿,清澈得叶片可数。
5、 四川蒙顶红芽是在我国传统历史名茶蒙山茶的基础上的结合现代工艺而产生的创新名茶,采用蒙山茶区明前优质高山茶青,所制出的红茶具有特殊的“蒙顶香”,蒙顶红芽的采庆乎晌摘要求极高,要求采用明前的全芽头制作,每斤干茶需要大约5万-6万个芽头。蒙顶红芽其外形黑黄相间,乌黑之中透着金黄,显毫香高。
蒙顶山茶的特点:叶细而长,浅绿油润,泡出的茶汤黄而微碧、清澈明亮、香磬高爽。甘醇甘鲜。蒙顶山茶在1959年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蒙顶山什么茶最出名 蒙顶茶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1、蒙顶甘露:蒙顶甘露,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卷曲(揉捻)型绿睁谈茶。蒙顶甘露茶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观,内质优异。其品质特点: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为了保证蒙顶甘露的优异品质,鲜叶原料细嫩,采摘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每年自2月底至清明节前是采制蒙顶甘露的最佳时节。蒙顶甘露的制法工艺沿用明朝的“三炒三揉”制法。鲜叶采回后,经过摊放,然后杀青。为使茶叶初步卷紧成锋冲条,给 “做形”工序创造条件,杀青后需经过三次揉捻和三次炒青。最后经过初烘、匀小堆和复烘达到足干。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揉捻工艺,和普通的绿茶相比,滋味更加鲜嫩醇爽。
2、蒙顶黄芽:蒙顶黄芽是中国芽形黄茶的代表之一。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花香幽长,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蒙顶黄芽茶青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每斤干茶需要4万至5万个芽头。蒙顶黄芽是制作过程包括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而决定蒙顶黄芽品质的关键还在于独特的闷黄工艺。同时,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
3、蒙顶石花:蒙顶石花,造型美观,外型像石头上苔藓,冲泡后整芽形似花。此茶产于蒙悉基碰山,故名蒙顶石花。蒙顶石花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扁形茶,是中国扁形绿茶的代表。制作蒙顶石花的茶青采用的是清明节前的全芽头,每斤干茶需要4万至5万个芽头。蒙顶石花的制法工艺沿用唐宋时期的“三炒三晾”制法。
蒙顶山茶叶排行榜前10名
蒙顶山茶叶排行榜前10名有:蒙顶石花、蒙顶黄芽、蒙顶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蒙顶毛峰、蒙顶山飘雪、蒙顶红芽、蒙顶山黑茶、蒙顶茶。
1、蒙顶石花
蒙顶石花是中国扁形绿茶的代表茶品,也是蒙顶山五大名茶之一。蒙顶石花是以明前全芽蔽正头为原料,采用“三炒三晾”的制法制作而成,一斤干茶需要数万个芽头,产量稀少,极其珍贵。
2、蒙顶黄芽
蒙顶黄芽是中国芽形黄茶的代表茶品之一,采用明前全芽头为原料,经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制成。
3、蒙顶甘露
蒙顶甘露是蒙顶山五大名茶之一,宏游悔其采摘细嫩,以精湛的制茶工艺制成,茶叶的外形紧卷多毫,色泽浅绿油润,形态优美。冲泡后汤黄微碧,茶汤清澈透亮,香气鲜香高爽,滋味鲜醇甘甜,内质优异。
4、万春银叶
万春银叶是卷曲形的炒青绿茶,采用的工艺类似于蒙顶甘露,但不及蒙顶甘露的制茶工艺精细,制成的茶叶品质稍次。万春银叶具有干茶嫩绿油润、汤色黄绿明亮、、玉叶长春香气鲜嫩悠长、滋味鲜醇爽口等特点。
5、玉叶长春
玉叶长春同是蒙顶山五大名茶之一。玉叶长春主要采摘一芽二叶的原生态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成,茶叶的制作不经揉捻工艺。冲泡后的茶叶悬浮杯中似兰花,汤色黄绿透亮,滋味鲜爽醇厚。
6、 蒙顶毛峰
蒙顶毛峰是细嫩烘青的统称。在小叶种地区制的毛峰,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大叶种制的,外形较肥壮,显露毫尖,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
7、 蒙顶山飘雪
蒙顶山飘雪是一种花茶,用茉莉花和上好的绿茶窨制而成采花时间在晴日午后,挑雪白晶莹、含苞待放的花蕾,感在开放前择花,使茶叶趁鲜抢香,再以手工精心窨制。
8、 蒙顶红芽
蒙顶红芽是在我国传统历史名茶蒙山茶的基磨举础上的结合现代工艺而产生的创新名茶,采用蒙山茶区明前优质高山茶青,所制出的红茶具有特殊的“蒙顶香”。
9、蒙顶山黑茶
蒙顶山黑茶又称南路边茶,也有称藏茶,属黑茶类。用比较粗大的茶叶枝梢或春茶老芽、茶末作原料,调制拼配后,经蒸、汉、晒(焙)压而成,颜色呈深褐色,保持了原茶品质,久藏不易变质,便于远途运输,熬煮食用,茶汤色透红,鲜活可爱。
10、蒙顶茶
蒙顶茶是中国传统绿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产地全年平均气温14.5℃,这种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于茶叶中合氮物质的形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蒙顶石花百度百科-蒙顶红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