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茶的诗句软笔
1.最美的茶诗(关于历代最美的茶诗,其中带茗字的诗词有那些
1. 红黍饭溪苔,清吟茗数杯。——唐·贯休《桐江闲居作》
2.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唐·孟浩然《清明即事》
3. 藕折莲芽脆,茶挑茗眼鲜。——唐·章孝标《思越州山水寄朱庆余》
4. 淡烹新茗爽,暖泛落花轻。——唐·郑谷《西蜀净众寺松溪八韵兼寄小笔崔处士》
5. 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唐·令狐楚《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
6.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唐·李绅《别石泉》
7. 甘瓜剖绿出寒泉,碧瓯浮花酌春茗。——唐·萧祜《游石堂观》
8. 青峰晓接鸣钟寺,玉井秋澄试茗泉。——唐·唐彦谦《拜越公墓因游定水寺有怀源老》
9. 溪浮箬叶添醅绿,泉绕松根助茗香。——唐·许浑《湖州韦长史山居》
10. 尝频异茗尘心净,议罢名山竹影移。——唐·黄滔《宿李少府园林》
11. 浓茗洗积昏,妙香净浮虑。——宋·苏轼《雨中过舒教授》
12.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宋·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
13.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宋·苏轼《试院煎茶》
14. 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宋·苏轼《次韵黄夷仲茶磨》
15. 茗碗分云微醉后,纹楸斜倚髻鬟偏。——宋·向子諲《浣溪沙》
16. 熏炉茗碗是家常。客来长揖对胡床。——宋·张元干《浣溪沙》
17.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宋·范仲淹《武夷茶歌》
18. 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宋·陆游《闲居书事》
19. 一碗洗心茗,一瓣劫前香。——元·姬翼《水调歌头》
20. 敲冰煮茗供谈笑。自负平生心矫矫。——元·许桢《渔家傲》
2.有没有关于写茶的语句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究。 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 香。
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
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
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
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留香”等。 参考~~~~~~~~。
3.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并不是诗句,所以没有全诗。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实际上是古人八大雅事。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关.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花者品性怡然,善茶者陶冶情操。
扩展资料: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中国象棋和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今常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关于琴棋书画的长联:上联:吟太白诗养浩然气诵稼轩词壮报国情品汉卿曲恤民生苦读东坡赋怀赤子心百代文章引人手不释卷育智士不尽下联:抚仲尼琴沐幽兰香与尧帝棋谋天下势法右军书得灵性通游范宽画入清雅境万世经典为士修生养性滋仁者无穷(聂晖撰联)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琴棋书画。
4.有关历史的诗歌
茶诗在韵文类茶文化作品中数量最多。
最早提及茶叶的诗篇,按陆羽《茶经》所辑,有孙楚 的《出歌》、张载的《登成都楼诗》、左思的《娇女诗》和王微的《杂诗》四首,它们都是汉代以后唐 代以前的作品。这四首诗中的一些诗句,如“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出歌》)“芳 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登成都楼诗》)等,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茶事入诗的萌芽状况。
唐代 茶文化生机勃勃、茶诗异彩纷呈,在茶诗创作中成就较大的应推白居易、卢仝、皎然。三人中最 值得称道的是白居易,他总共创作传世茶诗60多首,既有专门咏茶的诗篇,又有叙及茶事、茶趣 之作。
宋代苏东坡、杨万里、陆游等人的茶诗创作颇丰、贡献较大。陆游一生共写茶诗300余 首,是历代所作茶诗最多的诗人。
宋、元、明、清至近代,内容、艺术性倶佳的茶诗也不胜枚举。我国茶诗体裁广泛、形式多样,其中形式最为奇特的要数唐代元稹的《宝塔诗》,或曰《一言 至七言诗》: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诗人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别开生面,把茶的品质、茶具艺术、品饮意境以及茶的功用都描 写得清幽淡雅、淋漓尽致,堪称千古绝唱。
在古人的咏茶诗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卢仝的《走笔谢 孟谏议寄新茶》,或曰《饮茶歌》。在这首诗中,作者极道饮茶之乐,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连续喝七 碗茶的不同感受和七碗茶人腹后飘飘欲仙的绝妙境界。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诛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诛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枰述,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习习。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诛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诗仙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山仙人掌茶诗》亦很有特点。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奸;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诗中作者以夸张的笔触出神入化地描绘了仙人掌茶生长之地的险要、自然环境的神奇,以 神来之笔生动、形象地勾画了仙人掌茶的外形,使人们倍增对仙人掌茶的倾慕和向往。
5.描写茶的词,历史上有哪些著作
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又称长短句。
因为大多数词是为适应演唱需要的,所以其 句子参差不齐。宋代是词创作鼎盛时期,以茶为内容的词也应运而生。
著名的词人黄庭坚、苏 轼、陈师道、秦观等,都有茶词问世。宋人的茶词多以茶作为歌咏对象,如苏轼的《行香子•茶 词》:“倚席才终,观意犹浓。
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
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 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
觉凉生,两腋生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
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 容。”这首词笔法细腻、感情酣畅,词中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作者酒后煎茶、品茶时的从容神态,淋 漓尽致地抒发了轻松、飘逸、“两腋清风”的神奇感受。
江西词派的代表人物黄庭坚嗜茶咏茶,多有茶词问世。如《西江月•茶》《看花回•茶词》 《阮郎归•茶词二首》《满庭芳•茶》等,都是宋代茶词中质量最高、影响最大的佳作。
这些茶词 抒发了黄庭坚在饮茶品茗过程中的深切感受和淡淡雅兴。其中,他的《阮郎归•茶词二首》其 二最为脍炙人口。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制茶、烹茶的情景:“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
制茶时的一夜忙碌,色香味倶全的小龙团制成后的欣喜,烹茶时袅 袭氽香对人和物的引诱和刺激,均通过精练优美的文字被描述出来。下阕则出神人化地叙述出 饮茶时的情景和感受:“消滞思,解尘烦。
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水流天。
余清搅夜眠。”其中 “金瓯雪浪翻”一句可谓神来之笔,活画出茶叶在金瓯中如凌霄仙子翩翩起舞的优美姿态和雪 浪翻滚的诱人汤色。
作者喜好品饮的欢愉之意跃然纸上。元代佚名氏所作的《瑶台第一层•咏茶》,以粗犷、豪迈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采茶、制茶的过程以及饮茶的神奇功效:“一气才交,雷震动一声,吐黄芽。
玉人采得,收归鼎内,制 造无差。铁轮万转,罗撼渐急,千遍无查(渣)。
妙如法用,功夫了毕,随处生涯?堪夸。仙童 手巧,泛瓯春雪妙难加。
睡魔赶退,分开道眼,识破浮华。赵州知味,卢仝达此,总到仙家。
这盏茶,愿人人早悟,同赴烟霞。”读罢词篇,人们眼前仿佛呈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采茶、制 茶的生动场景。
精美的词篇将人们自然而然地带入了饮茶时睡意顿消、亲临仙境的美妙。
6.关于清泉的诗句
1、《山居秋暝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1、《趵突泉》 元好问
白眼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
且向波间看玉塔,不许桥畔觅金绳。
2、《趵突泉》 曾巩
一派遥从玉水分,晴川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
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3、《趵突泉》 张养浩
物平莫若水,堙阻乃有声, 云胡在坦夷,起立若纷争。
无乃沧海穴,泄漏元气精, 不然定鬼物,搏激风涛惊。
7.古代茶的写法
古时无“茶”字﹐以“荼”为“茶”﹐所以“荼”为古“茶”字。
明‧《正字通》引南宋魏了翁集曰﹕“茶之始其字为荼”。初唐“陆颜诸人﹐虽已转人茶音﹐未尝辄改字文﹐惟陆羽卢仝以后﹐则遂易荼为茶云”。
也有的说陆羽作《茶经》﹐方去掉“荼”字一笔而作“茶”。 这是通行的说法。
但也有人认为﹐汉时已有“茶”﹑“荼”二字。 我国对茶的发现比较早﹐始作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说神农氏为寻找对人有用的植物﹐“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但那时所得之“荼”﹐是茶是草尚不得知﹐但“荼”首次以药物被人们认识﹐却是事实。 也就是说它首先是以药物进人人们生活的。
由汉初学者缀辑周汉诸书旧文成书的《尔雅》﹐在“释木”篇中有??(读音同假)苦荼”﹐这才是指从茶树上采下的茶﹐因“??”就是指茶树。对此﹐《茶经》中有进一步说明﹕“一曰茶﹐二曰??﹐三曰蔎(读音同社)﹐四曰茗﹐五曰荈(读音同串)”。
是指不同时间采下的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为“茗”﹑为“荈”。但对“茗”﹐也有说是茶的嫩芽﹐并非晚采之茶。
古时的“荼”字﹐并不专指“茶”。有时是指野茅﹑野菜。
《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中“出其 阇(读音同都)﹐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所思。
这里的“荼”是指开白花的野茅﹐女颜如荼﹐言其奇丽﹐白如茶也。《诗经‧邶(读音同背)风》中的“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读音同寄)。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这里的“荼”指的就是野生的苦菜。
《诗经‧豳凤》中的“鸱鸮(读音同赤消)”中有﹕“予手拮据﹐予手捋荼”﹐捋一般指握住条状物﹐另一只手向一端滑动﹐使上面的附着物离开﹐那么这里捋的是不是木本植物的茶呢﹖仍然不是﹗成把从茎上抹取的仍是茅类的花。 看来《诗经》成书之前的周代﹐乔木灌木的茶树尚未纳人平民的视野﹐饮茶的事也未进人平民的生活。
“茶”的含义﹐多限于野茅﹑野菜。 相传在周代﹐产茶的巴蜀曾向武王贡茶﹐巴蜀的巴王苑中也曾植茶﹐但并未进人平民百姓家。
饮茶见诸文字的记载﹐最早见《华阳国志》及汉人王褒写的《僮约》。 从西汉至两晋﹐由于秦统一全国后﹐交通发展﹐滇蜀之茶由西南进人中原﹐茶才被贵族大量饮用﹐并被用作陪葬之品。
与此同时﹐茶也为一些道士﹑隐士﹑文人所接受﹐用以修神养性﹑激发文思。喝茶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社会风气﹐据传是唐代才张扬开去的。
最近看到一本《中国汉字经》(华艺出版社1999年)的书﹐其在“茶之本经”中说﹕“中国这个‘茶’字﹐‘草’字头﹐‘木字身’﹐中间是个‘人’字。 这是给‘茶’一个广泛的含义﹐即草可以作茶﹐如菊花茶﹑金银花茶……木也可以作茶﹐如橄榄﹑桂圆等等。
茶﹐是人的一种饮料﹐由人来判分﹐所以中间从人……”﹐这里唯独未涉及茶的真正主体──茶树。 这样将茶的概念无限外延﹐那么连甘草﹑花椒﹑姜皮﹑核桃﹑罗汉果等等﹐凡是可作饮用的就都成了茶﹐茶还有什么价值﹖上述一些药材﹑果品可作饮料﹐但那绝不是茶。
严格说茶就是采自茶树的叶﹑梗﹐经加工泡制而成的﹐不能把什么都叫作茶。 “茶之本经”还说﹐茶之当今读音﹐“是为与差字通音。
差字﹐从羊从工﹐本意是指做工不努力﹐故意磨羊工﹐差也。加工茶叶﹐一定要有耐心﹐好像磨羊工一样。”
制茶要搓要捻﹐“然后经过高温干燥……不论绿茶红茶﹐这道工序是要走的”﹐搓字从手从差“是故茶字授音以差”。 据唐训诂学家颜师古(公元581-654年)考证﹐读音作现今读音的茶字﹐汉代就已经有了。
在此字此音产生之前﹐人们对茶的认识有多深﹐茶的加工工艺会有那么复杂吗﹖那时考虑从“差”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对于“茶叶”一词的由来﹐“茶之本经”是这么说的﹕“茶是指树枝之杈﹐叶是枝头之叶。 采茶的时候﹐是连枝带叶一同摘下来的。
嫩枝即茶(杈)﹐嫩叶即叶﹐合在一起就叫茶叶了。”这一说法﹐似过于牵强。
茶叶﹐是指从茶树上采摘下的叶子(自然有的也带梗)﹐经过加工而成﹐是再明白不过的事了。 。
8.【请问这句话是出自哪里
前言前言 前言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应该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流年分明安然无恙,而山石草木是这样毫发无伤.只是曾经许过地老天荒的城,在细雨中越发地清瘦单薄.青梅煎好的茶水,还是当年的味道;而我们等候的人,不会再来. 后来才知道,那一袭素色白衣的女子已化身为燕,去寻觅水乡旧巢.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梦.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有着美丽的容颜.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最后都可以全身而退. 她叫林徽因,出生于杭州,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在雨雾之都伦敦,发生过一场空前绝后的康桥之恋.她爱过三个男子,爱得清醒,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可她懂得人生飘忽不定,要学会随遇而安. 所以,当爱情接踵而至时,她会做短暂的停留,又义无反顾地离开.看着她决绝的背影,又无比的优雅,那时候,仿佛连一声珍重都是多余.她让每一次转身都成隔世,又让每一次相逢都成永远.她总是那样洁净,任凭世事万象丛生,她的内心始终山明水秀、一清二白.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梦中期待的白莲刹那缘起(1) 第一卷梦中期待的白莲 刹那缘起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匆匆过客,有些人与之邂逅,转身忘记;有些人与之擦肩,必然回首.所有相遇和回眸都是缘分,当你爱上了某个背影,贪恋某个眼神,意味着你已心系一段情缘.只是缘深缘浅,任谁都无从把握,聚散无由,我们都要以平常心相待. 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当你孤独地行走在红尘陌上,是否会觉得,肩上的背囊被人间故事填满,而内心却更加地空落.此时,我们则需要依靠一些回忆来喂养寂寥,典当一些日子来滋润情怀. 众生纷繁,有人过得迷糊,有人活得清醒,但也只是一种存活于世间的姿态.无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是金枝玉叶,还是胭脂俗粉.无论我们被世俗烟火熏染多久,被浑浊的世态浸泡多深,心灵深处始终有一处最洁净的角落,永远如初时美好. 曾几何时,我们做了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片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所以,我们会不由自主爱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爱上了莺歌燕舞的人间,爱上了姹紫嫣红的春天,也爱上山温水软的江南.许多人对这个女子生了情,并认定她是梦中期待的白莲.无论岁月如何转变,她永远活在人间四月,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 世间许多女子都有过这份安静素然的优雅,也曾令人心动,让人有一种不敢轻触的美好.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她们慢慢地学会了挥霍光阴,浸泡在红尘的染缸里,谁还能做到纯粹如一?都说只有百味皆尝,方不负这仅有的一次人生.我们应该把所有繁复的过程,都当做是简单回归,把一切凡尘的荣辱,当做是云烟过眼. 无论林徽因这一生爱过多少人,犯过多少错,又经历过多少起落沉浮,尝过几多人情世味,她永远都是一杯淡雅清茶,那素净的芬芳在每个人心中久久地萦绕,无法散去.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只有热恋才会刻骨.有时候,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让人魂牵梦萦;一段简约,更可以维系一生.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乐观而执着,坚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他人所伤.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纷扰红尘中,多少人企盼有这。
有哪些与茶有关的典故及民俗
洞庭碧螺春
江苏太湖的洞庭山上,出产一种"铜丝条,螺旋 形,浑身毛,吓煞香"的名茶,叫"碧螺春"。据清王彦 奎《柳南随笔》载:"洞庭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初未 见异。康熙某年,按候而采,筐不胜载,因置怀间,茶 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者争呼吓煞人香。吓煞人吴俗 方言也,遂以为名。自后土人采茶,悉置怀间,而朱元 正家所制独精,价值尤昂。己卯,车驾幸太湖,改名曰 碧螺春。"
说起碧螺春茶的来历,民间有两个动人的传说。
一是说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 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姑娘喜欢唱歌,又 有一副清亮圆润的嗓子,唱起歌来像甘泉直泻,逗得 大伙非常欢乐。这歌声打动了隔水相望的东洞庭山 上的一个小伙子,名叫阿祥。这阿祥长得魁梧壮实, 武艺高强,以打渔为生,为人正直,又乐于助人,方圆 数十里,人们都夸他、爱他。碧螺常在湖边结网唱歌, 阿祥老在湖中撑船打鱼,两人虽不曾有机会倾吐爱慕之情,但心里却已深深相爱,乡亲们也很喜欢这两个人,因为他们给乡亲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有一年初春,灾难突然降临太湖。湖中出现一条 凶恶残暴的恶龙,狂风暴雨,兴妖作怪,还扬言要碧 螺姑娘做他的"太湖夫人",搞得太湖人民日夜不得 安宁。阿样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保护洞庭山人民的 生命安全,也保护心爱的碧螺姑娘免遭魔难! 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阿祥操起一把大渔叉,悄 悄潜到西洞庭山,见恶龙行凶作恶之后正在得意地 休息,阿祥乘其不备猛窜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把手 中渔叉直刺恶龙背脊。恶龙受了重伤,挣扎了一下, 就张开血放大口,加倍凶狠地向阿祥扑来。阿祥高举渔叉勇猛迎战,于是一场恶战展开了,从晚上杀到天明,从天明又杀到晚上,杀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那山上、湖里留下了斑斑的血迹,直到斗了七天七夜, 阿祥的鱼叉才刺进了恶龙的咽喉,这时双方都身负 重伤,精疲力竭了,恶龙的爪子再也拾不起来,而阿 祥的鱼叉也举不动了,跌倒在血泊中昏了过去。
乡亲们怀着深深感激和崇敬的心情,把阿祥拾 了回来,碧螺姑娘一看心如刀绞,为了报答阿祥救命 之思,她要求把阿祥抬进自己家中,由她亲自照料。 碧螺姑娘千方百计为他治疗,日夜陪伴在床边,细心 加以照料,当阿祥痛苦的时候,还轻轻地哼着最动听 的歌。可是,阿祥的伤势仍一天天恶化。阿祥知道碧 螺姑娘日夜陪在他身边,感到莫大快慰,他有多少话要向姑娘倾诉啊,可是虚弱的身体使他说不出话来, 他只能用无限感激的目光凝视着姑娘。
碧螺姑娘更是焦急万分,她在乡亲们的帮助下, 访医求药,仍不见效。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搏斗过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 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和恶龙搏斗的见证,应该把 它培育好,让以后的人们知道阿祥是如何为了人民 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不惜流血牺牲的!接着就给 小茶树加上些肥,培了些土。以后她每天跑去看看, 惊蛰刚过,树上就长出很多芽苞,春意盎然,非常可 爱,在寒冷的气温下,碧螺怕芽苞冻着,就用小嘴含 住芽苞,这样每天早晨都去含一遍。至清明前后,芽 苞初放,伸出了第一片、第二片嫩叶。姑娘看着这些 嫩绿的芽叶,自言自语地说:"这棵茶树是阿样的鲜 血滋润的,是我会唱歌的嘴含过的,何不采些回去给 阿祥喝,也表达我的一番心意。"于是采摘了一把嫩 梢,揣在怀里,回家后泡了杯茶端给阿祥。说也奇怪, 这茶刚倒上开水,就有一股纯正而清馥的高香直沁 心脾,阿祥闻了精神大振,一口气把茶汤喝光。香喷 喷、热腾腾的菜汤,好像渗透到了他身上每一个毛 孔,感到有说不出的舒服。他试着抬抬手,伸伸腿,惊 奇地说:"好怪啊!我简直可以坐起来了!这是什么 妙药,真比仙丹还灵呢。"姑娘见此情景,高兴得热泪 直流,也来不及拿竹篮盛器,飞奔到茶树边,一口气 又采了一把嫩芽,揣入胸前,用自已的体温使芽叶萎 蔫,拿到家中再取出轻轻搓揉,然后泡给阿祥喝。如 此接连数日,阿祥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终于坐起来了,拉着姑娘的手倾诉自己爱慕和感激之情,姑 娘羞答答地也诉说自己对阿祥的敬爱之心。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 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憔悴 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一天她倒在阿祥怀里,带着甜 蜜幸福的微笑,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 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繁殖培 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 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二是说很早以前,东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种奇异 的香气,人们误认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天,有 位胆大勇敢、个性倔强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刚走到 半山腰,确闻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惊奇,就朝山顶 观看,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什么奇异怪物,为好奇心所 驱,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来到山峰顶上,只见在石 续里长着几棵绿油油的茶树,一阵阵香味好像就从 树上发出来的。她走近茶树,采摘了一些芽叶揣在坏 里,就下山来,谁知一路走,怀里的茶叶一路散发出 浓郁香气,而且越走,这股香气越浓,这异香薰得她 有些昏沉沉。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从怀 里取出茶叶,但觉满屋芬芳,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 煞人哉!",一边撮些芽叶泡上一杯喝起来。碗到嘴 边,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满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润 头清;三口下咽,疲劳消除。姑娘喜出望外,决心把宝 贝茶树移回家来栽种。第二天,她带上锄头,把小茶 树挖来,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脚下,加以精心培育。几年以后,茶树长得枝壮叶茂,茶树散发出来的香 气,吸引了远近乡邻,姑娘把采下来的芽叶泡茶招待 大家,但见这芽叶满身茸毛,香浓味爽,大家赞不绝 口,因问这是何茶,姑娘随口答曰:"吓煞人香。"从 此,吓煞人香茶,渐渐引种繁殖,遍布了整个洞庭西 山和东山,采制加工技术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现今 具有"一嫩三鲜"(即芽叶嫩,色、香、味鲜)特点,碧绿 澄清,形似螺旋,满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至于吓煞人香怎么改名为碧螺春?据说是皇帝 下江南时,品尝此茶,见其香气芬芳,味醇回甘,碧绿 清澈,爱不释手,因"吓煞人香"茶名太俗,才赐名为 "碧萝春"。以后因其形如卷螺,又称"碧螺春"了。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按山势高低,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产区。紧邻齐头山的金寨县齐山、响洪甸、鲜花苓,六安市黄涧河、独山、龙门冲,霍山县诸佛庵等地,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为内山瓜片产地,茶树多生长高崖石隙,山涧峡谷,终年云雾弥漫,土质肥沃,茶叶品质优异。除此都属外山瓜片产地。瓜片产区茶园面积为1333余公顷,历年产量25万千克左右。六安瓜片产量以六安市最多,占总产量80%以上;品质以金寨县齐山、黄石、里冲、六安市黄巢尖、红石等地为最佳;“齐山名片”(又叫齐山云雾瓜片、金寨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一带,原属六安故称六安瓜片,1954年建响洪甸水库时,齐山、响洪甸、鲜花岭地域划归金寨县管辖。
片茶产区地处大别山北麓,属淮河水系,海拔一般在100-600米。由于流水切削作用,地貌出现了多种景观,有深山、盒地、低山、丘陵。内山区林地多,耕地少,茶园坡度多在25度以上,外山区与丘陵相接,峰园坡缓,耕地面积较多。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总体温和,但各地温差较大,雨量适中,却分配不匀,光照充足,无霜较长。
齐头山属大别山支脉,一是云山,海拔804米,顶方四平,故曰齐头山。山体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流泉水瀑,云雾笼罩。山中有水晶庵、中庵、白云洞、龙潭、雷公洞、蝙蝠洞、观音岩、童子洞、魁子岩诸胜迹。《六安县志》曰:"在齐头山,峭壁数十丈,岩石覆檐,中空数韫,境极幽雅,又上二三十里为中庵,相传为梁僧志公说法处,产仙茶数株,香味异常,今称齐头山茶,口味最美,商人争购之。
武夷岩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自古以来武夷山之所以蜚声中外,除碧水丹山、风光奇秀外,还在于它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之奇而奇。”
武夷岩茶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所珍爱的奇茗。宋代文豪范仲淹诗云:“年春自动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西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苏东坡赞武夷岩茶的诗中写道:“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把武夷岩茶比作绝代佳人,确是生花妙笔。武夷岩茶之所以闻名天下,声誉日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处岩骨花香之胜地,品饮时有妙不可言的“岩韵”。
什么是岩韵?初品着感到玄妙莫测,不好琢磨,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香、清、甘、活”四个字。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 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流香”等。
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清、香、甘、活”,妙不可言的“岩韵”,所以蜚声四海,誉满九州,林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
清代才子袁枚在武夷赏茶一文中写道:“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刃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可见“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是感悟武夷岩茶之“活”的不二法门。
武夷茶艺的程序有二十七道,合三九之道。二十七道茶艺如下:
恭请上座 客在上位,主人或侍茶者沏茶、把壶斟茶待客。
焚香静气 焚点檀香,造就幽静、平和的气氛。
丝竹和鸣 轻播古典民乐,使品茶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叶嘉酬宾 出示武夷岩茶让客人观赏。"叶嘉"即宋苏东坡用拟人笔法称呼武夷茶之名,意为茶叶嘉美。
活煮山泉 泡茶用山溪泉火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为宜。
孟臣沐霖 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乌龙入宫 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悬壶高冲 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
春风拂面 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
重洗仙颜 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又提高壶温。"重洗仙颜"为武夷山一石刻。
若琛出浴 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琛。
玉液回壶 即把已泡出的茶水倒出,又转倒入壶,使茶水更为均匀。
关公巡城 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
韩信点兵 壶中茶水剩下少许时,则往各杯点斟茶水。
三龙护鼎 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
鉴赏三色 认真观看茶水在杯里的上中下的三种颜色。
喜闻幽香 即嗅闻岩茶的香味。
初品奇茗 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再斟兰芷 即斟第二道茶,"兰芷"泛指岩茶。宋范仲淹诗有"斗茶香兮薄兰芷"之句。
品啜甘露 细致地品尝岩茶,"甘露"指岩茶。
三斟石乳 即斟三道茶。"石乳",元代岩茶之名。
领略岩韵 即慢慢地领悟岩茶的韵味
敬献茶点 奉上品茶之点心,一般以咸味为佳,因其不易掩盖茶味。
自斟漫饮 即任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欣赏歌舞 茶歌舞大多取材于武夷茶民的活动。三五朋友品茶则吟诗唱和。
游龙戏水 选一条索紧致的干茶放入杯中,斟满茶水,恍若乌龙在戏水。
尽杯谢茶 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武夷茶艺中便于表演的为18道:即焚香静气、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游龙戏水、尽杯谢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自古以来武夷山之所以蜚声中外,除碧水丹山、风光奇秀外,还在于它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之奇而奇。”
武夷岩茶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所珍爱的奇茗。宋代文豪范仲淹诗云:“年春自动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西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苏东坡赞武夷岩茶的诗中写道:“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把武夷岩茶比作绝代佳人,确是生花妙笔。武夷岩茶之所以闻名天下,声誉日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处岩骨花香之胜地,品饮时有妙不可言的“岩韵”。
什么是岩韵?初品着感到玄妙莫测,不好琢磨,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香、清、甘、活”四个字。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 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流香”等。
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清、香、甘、活”,妙不可言的“岩韵”,所以蜚声四海,誉满九州,林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
清代才子袁枚在武夷赏茶一文中写道:“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刃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可见“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是感悟武夷岩茶之“活”的不二法门。
安溪铁观音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林木繁多,终年云雾缭绕,山青水秀,适宜于茶树生长,而且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称“铁观音”。因此,“铁观音 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两种历史传说,一说是西坪茶农魏饮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赐给的一株茶树,挖来栽种而成;另一说是安溪尧阳一位名叫王士让的人在一株茶树上采叶制成茶献给皇上,皇上赐名“铁观音”而得。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品饮铁观音茶,必备小巧精细的茶具,茶壶、茶杯均以小为好。将茶叶放入茶壶中达五分满,沸水冲泡洗茶后,再续水正式冲泡2—3分钟,倒入小杯品饮,以后可连续续水冲泡。品饮铁观音先闻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饮量虽不多,但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白茶茶艺中空山新雨后是指
烫杯。
在客人面前,再次用沸水冲淋烫洗茶具,可以让客人在饮茶过程中更为舒心。用白瓷盖碗冲泡白茶时,进行烫壶温杯的动作,可以用这一贴心细节,表示对客人的礼仪。
白茶茶艺中泉声落空谷是指冲水。冲泡时采用回旋注水法,开水温度为90℃到95℃,先用回转冲泡法按逆时针顺序冲入每碗中水量的三成到四成,后静置2到3分钟。
古木鸦衔楮,空山人采茶的意思?
这就是一个人到了一个古老的地方,那里阴森森的,没有人只看见一个老人在采茶叶。
头春茶是什么意思?
头春茶:第一波春天采摘的茶叶,只要是开年的第一次采摘,就都是头春茶。对于中国的名优茶来说,头春茶都代表的是最高品质。但即使是头春茶,不同种类的茶叶采摘时间也不一样。
绿茶头春茶时间一般可以从2月延至3月,比如四川宜宾在2月中旬开始采摘,温州永嘉乌牛早品种在二月中下旬开始采摘,福鼎白茶一般三月初采摘,江北茶区往往在清明前后采摘。而一些高海拔茶区,头春茶的采摘时间更晚。
扩展资料:
头春茶的外观,其实非常好区分。它有一个超级显眼的外观特点——绿。绿色,是头春茶的重要外观标志。
白毫银针,它是鲜绿色、嫩绿色,看着娇嫩的绿色,白毫银针的绿,丝毫不会被白毫所遮掩,嫩绿色与银白色交相辉映,平分秋色,使得白毫银针有着“银装素裹”的美感。
白牡丹,它的绿色会更深一分,是翠绿色,似空山新雨后的绿色,给人以干净、清新之感。
寿眉,它的颜色则是所有白茶里最绿色的,颜色最深,是墨绿色。这种绿,似盛夏的芭蕉林,绿意盎然,充满生机。